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攀钢钒钛被斥“骗子”公司 绊倒35位分析师

2012-08-21 14:34:00 来源: 金陵晚报 
字号  

  

  记者考察了从2011年发布至今的143032份对公司业绩预测的报告(同一份报告中对N个公司的预测会被认为是N次)。其中2011年94968份,2012年至今有48064份。

  对于发布2011年报的数据,我们将分析师预测的公司净利润数据与公司年报中实际净利润进行直接对比。94511份可做数据对比的报告中,18880份报告预测的公司净利润比公司实际净利润多出50%以上,是实际净利润的1.5倍以上,占比20%。离谱程度相当于公司赚了100元,却被预测会赚150元!

  回到2011年的情况,其中有3.5万份报告低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占比37%。反之,有63%的报告高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2012年的分析师们显然谨慎多了。但卖方依然舍不得下调评级。在2012年的48064份研究报告中,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只有1952份报告的评级是相对下调的。而给予中性和卖出评级的更是少之又少,仅有3995份,占比仅8%。

  依然用实证的方法,在截至8月15日公布半年报的544家公司中,中报净利润下滑超过40%的公司有26家。而这些公司大部分股价曾单边下跌,依然难寻“卖出”或“中性”的评级踪影。

  攀钢钒钛绊倒35人

  有这么一批很“蛊惑”的上市公司,表面上看种种美好,比如重组概念耀眼,新项目、新合同、新产品诱人。分析师们扎堆潜心研究,最终却“被失望”。

  攀钢钒钛是一个典型,143份研报“出错”。云内动力,93%的研报对它的预测严重“失效”。山西三维,73%的研报出现重大“误判”。海越股份,70%的研报把不着真实的业绩。

  2011年全年,共有35位钢铁行业分析师发布了145份研报,给予重组中的攀钢钒钛“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评级,看多之情溢于言表。中投证券分析师初学良预测攀钢钒钛2011年净利润最高可达50.97亿元,长江证券分析师刘元瑞预测盈利最少6.53亿元。

  不曾想2011年年报揭晓,攀钢钒钛被斥为“骗子”公司,全年仅盈利1262.92万元,只有预测的0.2%-2%。35位分析师集体“误”判,多达143份研报预测偏差超过50%。

  一创分析师张文丰表示曾就业绩问题与攀钢钒钛进行沟通,“攀钢重组的消息出来后,业内分析师对它2011年业绩的预测,基本上是基于新注入资产;但攀钢在做年报那时资产注入还没完全交割,报表既合并了置入资产,也考虑了置出的亏损较大的钢铁资产,这样就和分析师预测有较大出入。”

  换言之,彼时攀钢钒钛还长着钢铁企业的身体,却早在一年前就向外界表明它超前的资源公司的心。

  海越股份被错估18倍

  分析师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很微妙,实际上,分析师跟上市公司要做到信息对称很难,即使了解实情,大部分分析师也习惯于报喜不报忧。 据记者梳理,去年基于公司基本面研究的分析师不少栽在了净利润预测上。其中关于海越股份的研究报告,东方证券分析师王晶、方正证券分析师张正华过早将股权投资收益计算在内,跟上市公司的运作时间产生错位。

  2011年9月21日,王晶发布题为《申科股份顺利过会,海域创投项目再有收获》的研究报告,报告称申科股份发行价有望达到12元,睿银持有申科300万股的账面价值将达到0.36亿元。考虑到海越持有睿银22%的股权,对应权益价值800万元。

  并且,王晶预言海越股份在创投方面已经逐步进入了丰收期,从2008年开始所投的38个项目已有3家上市,与赞宇、申科同时期入股的企业有30多家,报告给出海越股份2011年净利润预测是5.14亿,与实际情况相差了18倍之遥。

  不巧的是,在接下来一个季度的时间了,海越股份并没有退出所投项目,它的年净利润仅有2777万元。

  直到2012年1月份,海越股份全资子公司浙江海越创业投资公司以14500万元价格出让众泰控股3.79%股权,这笔收入迟到了很久。

  截至2012年8月16日,王晶和张正华再也没有更新关于海越股份的研究报告。

  黑天鹅后12研报挺康芝

  2011年1月,海通证券分析师江维娜发表其关于康芝药业的第六份研报——《销售略有调整,明年主打自产产品》,报告认为“募投项目投产后,新产品铺货速度将加快。新产品瑞芝清增长速度能够维持在40%-50%”,因此上调2011年盈利预测至2.45元,上调幅度19.51%,并明确给出目标价90元,维持买入评级。

  但康芝药业2011年的走势却让一众分析师大跌眼镜。2011年年报显示,受加强尼美舒利事件影响,康芝药业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同比下滑2.45%,实现净利润仅为849万元。江维娜2.45亿元的盈利,与实际结果预测相差28倍。

  2010年全年,江维娜共发布关于康芝药业的5份报告,其中3份为个股评级,2份为季报年报。

  2011年1月份,江维娜离开海通证券转投东方证券,此后其研究再未覆盖康芝药业。万联的李权兵、华泰的范炳邑、中金的孙亮也对康芝盈利预测的偏差值也高达23、24和17倍。

  “尼美舒利是‘黑天鹅’事件,我们没有办法避免踩雷。”一名曾经研究康芝药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过,在去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后,依旧有14份研报覆盖康芝药业。但仅有天相顾投的彭晓和海通证券的丁频,下调其评级,其余12份报告均维持评级。

  而在今年,仅有中金的孙亮和万联的宋颖研究覆盖康芝药业,可以说,康芝药业已被分析师抛弃。

  分析师为何集体出错

  “目前我们的交易文化是追逐热点,短期差价的交易,这种文化背景导致资产管理者大多数为了迎合集中于短期套利分析。”深圳一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在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时候,分析师往往一拥而上,大多数研究报告均为“强烈推荐”、“买入”、“增持”,而当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立即遭到分析师们的抛弃,对该公司不闻不问。

  从众心理的背后,凸显的是做空机制和唱空机制的缺失,导致分析师无做空的市场。即使分析师意识到行业即将面临拐点,下调公司评级后,依旧只能“唱多”。

  而新股研究报告,留给分析师撰写的时间非常短,从询价到申购,最长不过3天,缺乏调查和研究也使得分析师不敢完全看空。

  此外,在复杂的利益分配背后,分析师几乎不写负面,针对个股的“中性”评级已很少见,更多是给不看好股票“推荐”评级。

  暴跌的中报业绩,击破“强烈推荐”梦幻。水泥、化工、钢铁、纺织行业成为误判分析师的重灾区。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卖方分析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和公众对卖方分析师的质疑一浪接一浪,分析师对公司股价的判断如同扔骰子。而卖方研究员则回应称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才是其工作本职。但是,即使是对基本面的判断,也有近七成人太乐观,对公司业绩的预测偏差数倍!

[作者:黄政平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