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0多万架次的航班、近8000万人次的流量,首都机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国门",没有人会想到,就在这堂堂国门之下,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30公里的路程在打发票时变成了153公里,收费450多元。"一则香港来北京出差的"法国小男生"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乘出租车被"宰"的微博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虽然"宰客"的可能是一辆假出租车,但是在号称一直严格出租车管理、把提高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放在城市管理重要位置的北京,"黑出租"竟然在首都机场如此猖獗,确实引人深思。
"平均时速249公里"
网友"薇勥憇"微博称:"从香港来北京出差的法国小男生在T3航站楼打车被骗了,30公里的路程被收了153公里,451元。"还贴出一张"北京市出租汽车专用发票"的照片。
发票上显示,出租车车牌为"京BJ9264",行车时间"21∶22-22∶01",等候时间"1分51秒",里程"153.8公里",收费"451元"。
"除去等候2分钟,37分钟内跑了153.8公里,平均时速249公里。"许多网友纷纷留言。交通委便民服务热线人员称,经查"京BJ9264"车牌不存在,但根据发票编号和密码,发票确实为真发票,属于金石顺出租汽车公司。
据"薇勥憇"微博称,法国同事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出租车,T3航站楼的调度员先是用英语问是否知道坐出租车到目的地要花多少钱,同事表示不知道,并询问100元是否够。这位调度员说,至少要300-350元。之后,这位调度员就把同事带到一个出租车面前,并和司机交头接耳了半天。
"薇勥憇"认为,这件事是出租车司机与T3航站楼出租车等候区的调度员相互勾结完成的。
假出租打出真发票
根据"薇勥憇"在微博上发布的出租车发票照片,媒体开始了调查。
与正规出租车发票相比,这张发票上的内容完整,各种信息一应俱全。发票号为21100111101287650531,发票密码为91099076,单位代码为0253,联系电话为62537846,车号为京BJ9264,证号为249758,其余时间、单价、里程、金额等信息一项不缺。通过北京市地税局官方网站上的发票真伪查询功能,根据这张出租车发票上的发票号码和密码,查出这张发票竟然是真发票,购票单位是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北京市金石顺出租汽车公司。
记者首先拨通了发票上的联系电话62537846,结果传来"对不起,没有这个电话号码"的答复音。
通过北京市交通委官方网站便民服务项目中的"出租车辆查询"一栏,输入了"京BJ9264",显示所属单位为北京首汽集团有限公司。
首汽集团人员表示,该号牌确实曾是首汽出租车,但这辆车已在今年3月份的车辆更新中报废,车牌也不存在了。
记者将这些信息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工作人员表示,这辆出租车明显是一辆"克隆出租车",车辆号牌、公司名称、顶灯、计价器甚至监督卡都做得和正规出租车一模一样,但会用在计价器上做手脚等手段骗取不义之财,一般人很难防范。
金石顺出租汽车公司表示,已接到关于此事的投诉,但公司没有发票上的车牌号,"肯定是套牌车"。该公司表示,已经报警并提供了相关资料。
但正规公司的真发票是怎么跑到这辆"克隆出租车"上去的?金石顺出租汽车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比较复杂,按理说发票是不应该外流的,但公司的发票都是发到司机手中,有可能是从司机的环节流到社会上去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确实存在有出租车司机将发票倒卖的行为。另外,在出租司机领发票后,发票被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发票是个别非法单位帮助印制的。
"黑出租"横行何时休?
记者了解到,"克隆出租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首都机场是"黑出租"的一个重灾区,近年来,不断有"克隆出租车"在首都机场被查获。
"这已经形成一条地下产业链了。从旧车黑市上花一两万买一辆伊兰特等旧车,而且其中有一些就是正规出租车公司报废的车又流入了市场,连颜色和车上的标签都没变。然后有专门的改装厂将车装饰成和正规出租车一模一样,牌照、顶灯、计价器、发票、监督卡等都有专门的地方提供,只要几千块钱就能办齐这一套,然后就可以'上路运营了'。"一位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介绍。
车身、顶灯几乎与正规出租车一模一样,但它们却可能是报废车辆非法拼装的黑车。这些出租车不仅偷漏税费,扰乱监管,而且威胁着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各种"黑车"特别是"克隆黑车",已成为城市管理难题之一。
打车难,是目前不少城市居民经常遇到的问题,雷雨天、节假日尤其如此。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黑出租"却不知不觉冒了出来,其活动日益猖獗。
记者发现,如今的"黑车"花样百出,有非运营车辆非法经营的,有持假牌、假证"克隆"正规出租车的。而后者鱼目混珠,违法运营更为肆无忌惮。
这些黑车的载客点多选在火车站、汽车站、高校周围等人群密集点和长途客运车的"落脚点",使人防不胜防。更有甚者,挂着假牌照的黑车,其违章记录还要让持有真牌照的车主背黑锅。
近几年北京市交通、公安等部门不断加大对非法从事出租车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克隆出租车"在逐步减少,2012年,连续有多名开"克隆出租车"的司机被判刑。但同时,残存的"克隆出租车"的作假手段也越来越多样,打击难度不断增加。
专家表示,只在"克隆出租车"的运营环节加强打击力度还不够。由于相似程度非常高,而且相关信息无处查询,使消费者辨别和管理部门查处"克隆出租车"的难度都比较大。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提高综合管理力度上做文章,例如加强对旧车报废和销售的管理,计价器、顶灯的买卖管理,出租车发票等整个产业链的管理和监控,以及对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的出租车调度人员的管理等。(记者曲若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