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记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庆市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刘学普: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看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是否巩固、基层工作是否扎实、群众是否拥护我们。
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近几年,我市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积极投身于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推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记者:从近几年重庆在全市构建“六位一体”、“七位一体”的一体化大综治格局,到今年重庆市着手所有乡镇(街道)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会服务管理的触角又向社会末梢延伸了一步。这种举措对平安重庆建设有社会推动作用,目前的效果如何?
刘学普:近几年,为解决长期以来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先后两次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构建一体化大综治平台,创新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中央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后,我市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切实把社会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将一体化大综治工作平台的职能由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全面延伸,建立涵盖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扶贫解困、优待抚恤、环卫、计生等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形成“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每家每户。通过深化一体化大综治,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达到了“1+1>2”的效果。根据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2011年,我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6.51%,我市政法队伍群众满意度为90.48分,两项调查结果均再创历史新高。(记者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