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湖北省副省长: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

2012-06-21 09:02:0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背景:拥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区位优势,同时又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在长达15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群众幸福、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环境整治与精神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发展之路。

  访谈嘉宾:

  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 郭有明

  本报评论部:大江南北,有很多城市都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的群众认为,创建文明城市不过是另一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您认为是这样吗?宜昌市坚持1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郭有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通常是指在领导干部一届任期内就能见效的短期行为,而我们宜昌从开始创建到创建成功,足足花了15年。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因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宜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的过程。

  15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硬指标”,共同拼搏奋斗,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2011年,宜昌生产总值为21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居湖北省第二位,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其他各方面也与经济齐头并进。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等荣誉称号,基本实现了“大满贯”。

  ◇群众幸福缺什么,我们出力补什么

  本报评论部:现在“幸福”是个热词,但居民的幸福感到底怎样衡量,似乎没有标准。创建文明城市,如何让居民感到更幸福?

  郭有明:“幸福”是群众的一种感受。所以,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衡量成效由群众评判。群众幸福缺什么,我们出力补什么。

  比如,刘家大堰是宜昌最早开发的居民小区,41栋楼1830户居民,80%以上是拆迁安置户和低收入家庭,排水系统老化,一遇大雨积水1米多深。群众向我们提意见,我们立刻整改。现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再比如,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是全国性难题,宜昌做了探索和尝试:以社区为依托,建起1500多个服务中心(站、点)、老年公寓、托老所和社区中介服务组织,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城区29个公园、36个游园、37块街头绿地,综合整治22个城乡结合部及杂居小区、58个农贸市场、240多处背街小巷和近万家“小门店”,广大市民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并不冲突

  本报评论部: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环境恶化一直是困扰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问题。宜昌是如何协调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的?

  郭有明:经济方面,我们全面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追求好与快的统一。与前几年相比,宜昌生产总值七年翻两番,工业总产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五年翻两番。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却在不断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48%提升到2011年的58%;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由237天提高到348天;境内99条河流水质全部保持三类以上,其中二类以上达到71%,长江水质保持二类。事实证明,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可以和谐共进的。

  ◇文明创建需要统筹与创新

  本报评论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浅层次看,人们会注意城市是否整洁有序;从深层次看,人们更注重城市内在的品格和市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提升这两者的境界都需要长期的过程。宜昌为此探索了哪些方法?

  郭有明:安全有序、整洁美观、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文明诚信的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是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城市文明过程中,一是注重统筹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各类创建工作,实现了各类创建工作集约高效、相互促进、协调共进。二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抓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机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把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整合综治、公安、民政、人社等力量,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管理员,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一本三化”社会管理新体系。宜昌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三是注重全民创建,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涌现出“师德楷模”郑琦、“诚信楷模”李国楚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文明团体。在身边楷模的影响下,市民整体道德水准不断提升。宜昌市民年均义务献血量达到15吨,居全省前茅。“夷陵好人”李广佳等劳模发起成立学雷锋协会,目前已有会员1万多人,几年来累计向社会捐款180多万元。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

  本报评论部:很多人担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了,没人来检查来“暗访”了,城市管理会不会就放松了,“脏乱差”就卷土重来了?宜昌将如何巩固创建成果?

  郭有明: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总量、城市发展、发展方式、社会建设“四大跨越”,力争到2016年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不仅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而且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二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幸福宜昌。三是进一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推动文明创建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把宜昌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宜居宜业宜旅、具有较强影响力带动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本报记者 田豆豆采访整理)

[作者:张尚初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