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佛山6人骗取购房资格 被列入“黑名单”

2012-05-08 10:44: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6名外地人想在佛山购房,中介收取5000元至万元不等的“跑腿”费后承诺通过伪造社保材料获得购房资格,但这6人最终被列入了首批“黑名单”。昨天,禅城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通报称,在业务稽核复查中发现李玲等6人凭虚假证明材料在禅城补缴了一年社保,骗取购房资格后,其中4人已经通过网签。市住建局就此事首次通知五区,取消其中4人已发生的交易行为,在楼市“限购令”执行期间将严格限制其在五区交易。

  伪造社保申报材料中介从中渔利

  “这6个人都不是本市户籍,且在补缴了一年社保后马上就打印了参保证明,还在《开具社会保险参保证明申请书》上填写了购买商品房的原因。4月初在业务稽核复查时我们发现,他们有可能是以虚假材料骗取参保证明在佛山买房。”禅城区社保局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李玲等6人以佛山市斯捷智能电器有限公司员工的身份,以虚假证明材料在社保局办理了补缴一年社会保险的手续。

  该局深入调查发现,李玲等六人既不是斯捷智能电器的员工,也不在佛山工作。他们有的来自广州,有的来自外省。为了能够成功在佛山买房,向某中介交纳了5000元至一万元的费用,由该中介伪造工作证明材料。“当时李玲等六人上交的伪造材料都颇为‘逼真’,有作假的工资条、入职证明、工作记录等。为了避开禅城监查,有人跑到南海区购房。”该负责人表示。

  该局随后向斯捷智能电器公司法人代表进行核实。该公司法人代表称:“这些不是我的员工,对此并不知情。”但在后来的二次问话中,该公司老板改口称,他与中介公司负责人是朋友关系,是中介瞒着老板拿着公章去伪造的工作证明等材料。

  有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全市已经全面禁止非户籍人口通过一次性缴交个税获得购房资格,但是通过一次性补缴社保获得购房资格在有些区域留有可操作空间。因此,通过一次性补缴一年社保为客户骗取购房资格成为一些中介渔利的手段。业内人士还透露,“限购令”推出以来,有些中介靠这项业务“日子过得还不错”。

  据悉,在这个案例中,中介共收取了这6人数万元的“跑腿费”。而记者发现,不论是最终对造假者取消其购房资格、取消交易,还是对出具证明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等,“板子”最后难以打到房产中介身上。

  转战五区造假成本低五区首次全面限制其交易

  佛山楼市“限购令”对非本地户籍人口在佛山购房有严格限制:能够提供在佛山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佛山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房屋中介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向顾客收取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费用后,承诺可以帮助他们伪造在本地工作的证明材料,通过办理补缴1年社会保险获得参保证明或是缴税证明,骗取在本地的购房资格。“据我所知,有中介公司对外声称可以打包票,为外地人解决购房资格问题。”

  “我局已决定取消李玲等6人凭虚假资料办理的补缴业务,参保证明也已作废处理。”社保部门负责人说。事实上,此前未参保、今后不参保而仅仅补缴一年社保,这种现象在“限购令”推出后有所增加。据了解,此前发现参保申请资料有假时,社保部门一般的处理方式是予以退回。

  业内人士分析称,造假的低成本或者说“零成本”是中介和购房者“搏一搏”的重要原因。由于五区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并未联网,一旦在一个区造假补缴社保被发现,造假者还会到其它区再去“钻空子”,而一旦“闯关成功”,就获得了在佛山购房的资格。

  在李玲等6人的造假案例中,为防止他们再去其他区“钻空子”,禅城区社保局已向该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通报相关情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也已经在4月17日通知五区。目前这6人已被市区社保局列入“黑名单”,其中已经办理了网签的4人被强制取消交易,未办理购房手续的,在“限购令”执行期间将被限制交易。

  “此次通过市住建局在全市范围内拦截造假,杜绝虚假参保尚属首例。”今后,在办理社保补办业务时,区社保局将通过多种渠道严格核实参保人的资格。“当我们发现某些参保资料可疑时,除了要与该公司的法人代表核实外,还要通过地税部门了解其缴纳个税的记录,确保参保材料真实无误。”禅城区社保局负责人说。

  链接

    参与造假 用人单位也要受罚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介“转战”五区参与造假骗取购房资格,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往往难以进行直接处罚。但社保部门负责人指出,补缴社保申请材料上用人单位加盖公章涉嫌造假,是可以根据《社会保险法》第88条的规定进行处罚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此外,根据2004年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30条的规定,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对造假单位处于两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人社部门劳动监察大队可以行使处罚权。记者/阎锋 实习生/罗湛贤)

[作者:胡可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