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甄嬛传》话题层出不穷 附爆笑“甄嬛体”大全/组图

2012-05-08 09:23:11 来源: 潇湘晨报/广州日报
字号  

 

《甄嬛传》剧照

 

  很悲情:“甄礼恋”让人回味

  其实不光是结局,早在前一晚果郡王为了甄嬛惨死时,入戏太深的观众就已经大呼受不了:“哭死我了,能不能让允礼活过来呀。”

  有网友自己编写了一部《甄嬛传》的“番外篇”,改写了“甄礼恋”:“果郡王死里逃生从滇藏回来后,发现甄嬛已有身孕,两人相拥喜极而泣,后来他们一家人离开京城,迁居云南,自此过上幸福生活。”

  导演郑晓龙:拍一部严肃古装剧以正视听

  前日,关于《甄嬛传》的火爆,导演郑晓龙在《新编辑部故事》的片场接受采访,再谈拍摄后宫戏的思路以及拍摄该剧的幕后。

  广州日报:《甄嬛传》这么火,你预料到了吗?

  郑晓龙:我还真没有想到。

  广州日报:你是在用历史正剧的范儿拍宫廷戏,怎么会想到这样?

  郑晓龙:现在有些宫斗和穿越题材电视剧太低劣,我希望能认真地拍一部严肃的古装剧,以正视听。现在很多宫廷剧的段落都很小儿科,把皇帝写得英俊专情。其实拍古装剧和拍现实题材剧一样,本质要真实,我要把封建王朝这些事实展现给观众。尽管《甄嬛传》剧情依旧是后宫争斗,但我没有对宫廷人物采取娱乐化的处理。

  广州日报:观众最吐槽的只是戏里植入的某阿胶品牌。

  郑晓龙:当它不影响你的收视和观看时,我觉得植入广告很正常。

  广州日报:有人说后宫中不该有爱情,你认为呢?

  郑晓龙:爱情输给了现实和权势,这很悲哀。如果年轻观众将自己的情感、情怀、情谊毫无保留地投掷在虚幻的想象中,忽视对现实的关注,那就只会失望。我们要做的是正本清源,也要有责任和勇气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广州日报:《甄嬛传》的心路和结局告诉大家,再纯良的人也会变质。

  郑晓龙:我在讲一个概率。她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去符合那个时代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这就是悲剧所在。或者你就默默无闻,甘心做个小人物。

  广州日报:有没有人说过你比较苛求,大家都讲究赚快钱,你会显得有点不够聪明?

  郑晓龙:我觉得我没有苛求,我已经很松了。但是,实际上我这样的片子挣钱一点都不比其他人少,不但销售价格高,而且还能重播,就像是长线股,现在《甄嬛传》都开始安排第四、五轮播出了。

  广州日报:为什么你的作品从来不跟风,反而能很好地踩到观众的点?

  郑晓龙:搞创作还是需要人文精神,观众其实也很挑剔,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但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剧很差,没得选而已。

  很欢乐

  说“甄嬛体”还是说人话?

  《甄嬛传》流行,网友过瘾之余也留下“后遗症”,说话间也学到了“甄嬛体”——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都必须拿腔拿调绕着圈子。

  相亲篇:“眼前这位公子自然是好看极了,加上家境殷实更是完美,身后定是不乏红颜知己。我虽体态丰腴了些,气质还是不错,我愿为君消得憔悴,衣带渐宽,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帅哥,我做你女朋友吧!”

  遥控器篇:“方才本宫于案上见半方长盒,轻重适宜,私心若是你来持,一面省我起身之苦,况你身子又弱,这般强筋韧骨,必是极好的……”“说人话!”“我不想动,帮我拿下遥控器。”

  惆怅篇:“眼看着室外的花儿开了谢,谢了开,本宫觉着这日子每天都是匆匆而去。花儿落了倒也不打紧,明儿个再长,若是面容松弛可就不好办了。”“说人话。”“惨了,又长了一道皱纹!”

  怜儿甄嬛老佛爷

  和历史上的“熹妃”

  年初,《宫锁珠帘》(《宫2》)和《甄嬛传》相继热播,加上此前的《还珠格格》,网友从三部剧中考究出历史关系——原来,“怜儿”、“甄嬛”、“老佛爷”是同一个人,都是历史上的熹妃(后来的孝圣宪皇后)。三部剧联系起来刚好丰满了“一个女人从民女到皇太后的励志史”。

  有剧迷调侃:“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雍正帝册封的熹妃娘娘,就是《甄嬛传》里的甄嬛,乾隆时期的孝圣宪太后,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老佛爷。”如此这般另类剧评,吸睛效果十足。网友“瘦瘦企鹅”坦言:“《宫2》、《甄嬛传》、《还珠格格》就是在讲怜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原来熹妃才是‘后宫终极胜利者’,可谓‘古代灰姑娘奋斗三部曲’。”

  此外,也有网友将《步步惊心》也拉入到考证范围,“《甄嬛传》里雍正心心念念的纯元皇后就是马尔泰·若曦,据传她是个完美的跟神一样的人物,所以她是不是真的穿越过去的呢?所以说《步步惊心》是《甄嬛传》的前传!”

  而事实上,据历史记载,熹妃生于康熙年间,是满洲镶黄旗人,一名典礼官的女儿。她13岁时进宫,雍正八年晋熹贵妃。而关于弘历(后乾隆帝)的身世,坊间流传数个版本,有历史学家称:“但正史记载他确为熹妃所生,而且康熙对弘历这个皇孙特别宠爱,一度亲自抚养,后乾隆皇帝即位,熹妃母凭子贵,尊为圣母皇太后,居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逝世,终年86岁。”(本报记者 曾俊)

[作者:  编辑:徐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