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媒体称不能对官员财产“公开”等诉求视而不见

2012-10-12 06:1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看到广州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家人拥有21处房产的消息后,南京邮电大学大二男生段国超,以寄送快递的方式,向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组织人事科提出申请,要求公开蔡彬2011年的工资。

  无独有偶,重庆工商大学大二学生杨璠,也向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和福建省财政厅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信,要求公开因“名表照”引发围观的福建交通厅厅长李德金2011年的工资收入。

  此前因申请公开“表哥”——杨达才工资而吃了“闭门羹”的刘艳峰,则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陕西省财政厅及安监局不支持其公开申请的行为违法,判令其作出回复。

  一系列事件,正将民众要求“公开”——官员财产公开、政府预算公开、政务信息公开之类的诉求,推向高潮。尽管其间不乏“行为艺术”的意味,但这些以正式方式提出的申请,却是民间舆论的缩影。

  留意一下微博就会发现,一条条转发的信息和图片,伴随着求证的迫切和强烈的监督欲望。周久耕事件,“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已经查实或者正在调查的各类贪腐事件,显示出民众监督的巨大力量。如果说以往的民间反腐,在条件和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尚不能成为“主力”的话,微博时代的网络反腐,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压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网络反腐的成功,既暴露了常规反腐的缺陷,也让走过场的监督无处躲藏,更显现官方反腐与民间反腐形成合力的必要性。

  要真正发挥民间监督的力量,当对其予以充分尊重,主动合作。不是被网络逼着没办法了,被微博上的照片传言逼得无处可躲了,影响到了声誉,不得不采取措施,而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回应舆论的要求和质疑。听从与采纳民意,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要以为调查核实网络传言,就是对“惹事生非”者的纵容,就是让好事者“阴谋得逞”。

  一方面,民众的权利意识在觉醒。如同申请公开者所言,“我只是在行使公民的知情权”,“希望保护一名公民的知情权和对政府事务的监督权”。面对这种诉求,政府当有所回应,不能视而不见。推诿和拖延,只会越来越被动。

  公开,才能保护官员的合法财产,才能重塑政府的公信力。在遮遮掩掩的迷雾中,公众便不惮于以最坏的结果猜测官员——他们的手表,香烟,腰带,房产,都会成为贪腐的证据,即使是清官,在种种流言蜚语面前,恐怕也百口莫辩。同样,总是藏着掖着,即使政府为民谋利,也会因为暗箱操作而备受诟病。你说你花费了十几亿元建设民生工程,那么,就将所有的项目预算和支出,事无巨细全部公开,一点点对完账本,没有凭据的质疑和责难,自然会烟消云散。

  另一方面,当改革遭遇阻力之时,自下而上的力量,将赋予其新的推动力。不管是官员财产公开,还是政务公开,难以彻底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员本身的阻挠,让官员革自己的命很不容易,此时,民意将作为一种重要力量,推动和“倒逼”改革。

[作者:巫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