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小学?是升初中的关键
到现在,张琳仍然觉得为了孩子上学的事,自己操心不够,“邻居里有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早就买学区房了”。
家住朝阳区的王磊便是未雨绸缪的家长之一。他们的女儿珊珊,一年前才刚上幼儿园,但夫妇俩已经开始研究那些海量的“择校秘笈”,并对症实践。
为了应对小学入学测试,王磊的妻子每天教孩子认图形、数字排列,周末带孩子上舞蹈课、钢琴课;即便现在是在一家私立“双语”幼儿园,还是给孩子报了个课外英语班……
王磊家所归属的片区学校是一所新筹建的小学,考察了几次后,王磊对其师资水平产生了担忧,“为什么选择小学啊,是升初中的关键。”
在北京,小学升初中的主要途径是“对口入学”,即一所小学和三四所中学结成对应关系,该小学的毕业生在这几所中学中择校升学。这本是按“就近入学”原则制订出的政策,但在“择校”被默许的情况下,热门中学的对口小学身价水涨船高,家长希望能够在孩子入小学时“一次投资”,就可以获得重点初中、甚至重点高中的“长远收益”。
作为“对口入学”原则的补充,北京的小升初还有“推优政策”——不同小学拥有不同向重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的名额;以及“占坑班”——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替重点中学选拔学生。因为最后效果不同,占坑班被家长们分成“金坑”“银坑”“土坑”“粪坑”等不同类型。
据2011年8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小升初项目总报告》,在集中了最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个区,推优、特长、占坑及共建等各种形式的择校比例已经超过了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比例。
王磊家其实比较幸运——妻子在西城区一家国企,和附近的一所重点小学有“共建关系”,单位每年有名额,适龄职工子女可以“破例跨区”上这所学校。
不过,共建名额也要竞争。在江苏盐城,支柱国企、高校、政府部门都曾入股办学,作为回报,每15万股金,每年有1个入学指标,股东单位把入学指标作为福利发给员工,指标不够,股东可以委托学校出题,在单位内部选拔;私人股东掌握的名额则成为“黑市”商品,盐城初级中学的“名额转让费”,一度被炒到了3万5千元一个。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额,是像王磊这样的普通家长们高攀不上的“条子生”。
“没名额我都不知道该咋考虑啊,是找人?还是花钱?……” 但有一点王磊是肯定的,就是无论如何也不上片区的小学,“怎么样也要去个重点”。
择校竞争,各显神通。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乃桂一语中的,“中国大陆的择校主要体现为一种由广大家长自下而上发起,以金钱、关系以及权力等方式竞逐公立(重点)学校优质学额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