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8月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综合科学考察船在航行途中进行燃油补给。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南海“实验3”号科考船8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综合科学考察船10日抵达首个科考作业海域,并顺利完成潜标回收和数据采集工作。
当天中午时分,“实验3”号科考船按预定计划抵达巴士海峡西侧海域,回收1年前放置于该海域潜标的科考工作随即展开,虽然风大浪急,但科考队员经过连续数小时紧张细致的海上作业,全长3000多米、串联大小近30套实验仪器的潜标全部回收完毕。
本次科考任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陈荣裕高级工程师说,顺利回收的潜标在同一海域不同深度工作正常,它们最快每5分钟、最慢每1小时测量一次,每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海流、温度、盐度、深度等。潜标测量的数据都是压缩包格式,容量不是太大,这些数据先是分类采集储存到船上电脑中,上岸后将结合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处理。
按计划,这次潜标回收及测量数据采集完成后,科考人员还将对潜标绳缆、浮球及相关零部件进行修补并更换电池后,11日将再次投放到同一海域中,1年后再由科考船前来回收采集。
这次2012年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夏季航次调查区域包括南沙海区,航线将经过南海整个海域的典型区域,包括南沙群岛的岛礁区、中部海域的深水区、南海西部的西边界流区、黑潮影响区等,共设大面观测站75个、潜标站6个。当天完成潜标回收工作的海域,即是此次科考的第一个潜标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