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房闹”事件迭出引争议 分析称警惕绑架政府调控

2012-05-08 00:52:00 来源: 中央电视台 
字号  

  应该说从2010年年初开始国家的政策密集出台,2010年先后出台了三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我们看到价格下降从2011年的9月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尤其是从2012年的年初开始,全国范围内的价格下跌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

  白岩松:

  如果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出现“房闹”的行为几乎是很难,你很少见到比如说去赌场里,你去赌钱,赌完了以后赌输了率领一帮人就去砸赌场去,当然人家赌场也得防着。另外在股市里头也很少出现了这种你去投资,最后亏了股市狂跌甚至跌停,然后就去闹,因为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做的还是相当好的。但是毕竟我们是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关系中,这种不成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也相当的不成熟,涨钱的时候一直有这样的预期,我估计今天是“房闹”当中的一员在几年前可能也是曾经出现过房价由于不断地在涨,自己想去刚性需求,或者说是想投资甚至是投机,半夜排队去排号,然后去抢,别人怎么说都不听,还告诉别人这房子一定会涨,结果房子价跌了,一转眼觉得不舒服又开始去闹了,其实我们自己也有责任。但是除了自己有责任之外,还有另外一点在中国也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在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市场方面,政策和政府的调控的力度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去想,政策的变化难道不也是市场风险当中的重要一个吗,尤其是在中国。那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购房者,难道当初就不会想到这样的风险吗,再怎么说毕竟有政府的介入。

  我们来看一下,先说消费者,中华房商合作联合会的主席贾卧龙说,从令人同情的弱势群体,到如今咄咄逼人的“房闹”,他们已经在无疑中成为阻止房价下跌的“钉子户”,因为他们不愿意房价下跌,那些买房的人估计对他们也很不满意,因为希望房价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已无用,这句话提醒将来要买房的人,只希望后来的准购房者们能够引以为戒,三思而行,不要成为明日的“房闹”。

  我们再看《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说,政府开方、开发商吃药、购房者承受副作用,这样的“三角债”极具中国特色。

  专栏作家 魏英杰说,闹事者也好,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也罢,都没有真正把“房闹”当做法律问题来对待,这体现了法制意识、契约精神的匮乏。

  现在大家怕有问题,怕大家一闹的话就觉得赶紧摆平,于是人家就更闹了,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说,“房闹”事件的出现,也在提醒我们整个社会,解决未来的中国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恐怕还是要回到市场经济的轨道当中,否则还会留下很多的隐患,咱们继续关注。

  解说:

  今年2月,一直没什么动静的南京楼市开始降价,位于城东的东方红郡楼盘,就宣布对在售的100多套房每平方米降价1000元,由于担心降价可能引发老业主的不满,开发商又决定拿出2600万以代金券的方式,对老业主进行补偿,具体方案是每户每平米补偿1000元,这笔代金券可用来购买指定的楼盘住宅,可以买车位,还可以在指定的装修公司冲抵装修款,以及支付物业费等。

  看房者:

  一方面是稳定老业主,另一方面有一波降价呢,它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也算是为这个(楼盘)做一个广告。

  解说:

  事实上,眼下在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经有不少开发商都在采用补偿老业主的方式,来安定大家的情绪,例如在去年的12月,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就在两个楼盘下调售价的同时,拿出了高达6亿元的资金补偿给老业主,这也创下了目前为止中国房地产市场补偿的记录。同样的做法在去年12月22号的《广州日报》上,也登载了一篇珠海开发商补偿老业主的新闻,这家开发商在媒体上刊登通告称,他们要主动对老业主进行总额7000多万的差价补偿,这也是广东首例公开要给老业主降价补偿的楼盘。开发商慷慨老业主欢心,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差价补偿到底会对楼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2011年12月19号的《羊城晚报》就以《补偿老业主或扭曲楼市信号》为题,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文章认为,这样的补偿某种意义上就是让购楼者敢于高位出手,因为即使房价降了也有商家补偿,这实际上给市场一个不怕降价的信号,不利于房价回归合理价位。

  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 华为:

[作者:官志雄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