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国家食药监局紧急通知:13种涉嫌铬超标产品停售

2012-04-16 07:39:00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因为有些药品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刺激性,所以需要用胶囊包起来才便于服用,胶囊作为药品的重要辅料也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然而,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大量关系到人体健康的胶囊居然是用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制成的,而使用这种材料加工的胶囊,重金属铬的含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记者在当地发现,这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囊主要供应东北、山西等地一些药厂,所用原料主要就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关系。

  这家厂里出售的明胶用白色编织袋包装,上面没有厂名厂址等任何产品标识。销售经理所说的两万多元一吨的便宜明胶跟三万多元一吨的普通明胶相比,外观非常相似,都是呈淡黄色颗粒状,肉眼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由于用这种明胶生产胶囊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所以在当地非常畅销。

  通过调查发现,白袋子包装的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蓝皮”作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浙江新昌儒岙镇一些厂加工药用胶囊所用的白袋子明胶,实际上就是这种“蓝皮胶”。

  在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一位经理的带领下,所谓“蓝皮胶”原料的真面目得以显现。厂里的空地上,远远望过去像垃圾回收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碎皮子,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据这名经理介绍,这种碎皮子正是“蓝矾皮”,业内俗称“蓝皮”,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所以价格便宜,每吨只有几百元。鞣制后的皮革通常被用来加工皮鞋、皮衣、皮带等皮革制品,这些便宜的皮革下脚料则被他们厂收购来加工成所谓的“蓝皮胶”卖给一些胶囊厂,做成药用胶囊供应药厂生产胶囊类药品。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在前后长达8个月的调查中,《每周质量报告》记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发现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和江西弋阳龟峰明胶公司两家明胶生产企业,采用铬超标的“蓝矾皮”为原料,生产工业明胶,然后套上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包装,通过一些隐秘的销售链条,把这种白袋子工业明胶卖到浙江新昌地区,这种铬含量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由于价格相对便宜,被当地一部分胶囊厂买去作为原料,生产加工药用胶囊。这种被检出铬超标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入青海格拉丹东、吉林长春海外制药等药厂,做成了各种胶囊药品。

  对药店销售的一些制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最新进展

  修正药业:将委托第三方检测

  针对央视对羚羊感冒胶囊所用胶囊原料铬金属超标的曝光,昨日晚间,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表示,修正药业在当天下午对羚羊感冒胶囊的留样进行了自检,并未发现铬超标。“我们家的胶囊经过检验是完全合格的,没有发现铬超标。”他同时表示,随后要将留样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回应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我国2010年版《中国药典》(十七) 明胶空心胶囊标准于当年3月22日由卫生部发布。此前用于硬胶囊剂的空心胶囊的标准,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与2000年版标准相比较,增加了铬检查,限度为2mg/kg。

  因此,王之光认为,作为制剂生产商,其明胶空心胶囊外壳由药品包装供应商提供。央视送检的羚羊感冒胶囊供应商目前暂时未能确定,而其公司在选择明胶空心胶囊供应商时非常谨慎,并且供应商也需要提供相关的产品合格文件。

[作者:陈鸿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