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公租房分配“大考”优质公租房招租频繁遇冷

2012-04-01 09:06: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其次,申请标准过于严格,也是申请者过少的重要原因。武汉市现行政策要求,住房困难家庭人均面积必须在8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对于新就业人员要求月收入2500元以内,毕业不超过5年等,许多缺房户因超过这一标准而无法申报。

  新就业大学生还要求提供用人单位的担保证明。何继文表示,由于现在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企业害怕员工拖欠房租跳槽后,自己要付“连带责任”而不愿意出具证明,致使想住上公租房的新就业大学生也丧失申请资格。

  第三,公租房项目位置偏僻。上海市两个公租房小区离最近的地铁站都有一公里以上的距离,公交还无法充分满足出行要求。上班族小白告诉记者:“租房最看重的就是出行方便。”

  另外,入住公租房的其他费用也让不少特困户望而止步。武汉市洪山区领钥匙时需一次性缴纳4800多元的各类费用。包括住户需要先按市场价缴纳3个月租金、押金(3个月房租)以及1年468元的物业费。

  主打品种如何唱好“主角”

  住建部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的保障性住房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近一两年来,公租房供应量明显加大,但要使公租房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并成为保障房的主流,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记者采访感受到,不少住房困难群体对公租房期待很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看法:比如认为既然是保障房,公租房租金就应该主要由政府承担;公租房就是福利房等。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制度设计,加大公租房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公租房“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能力。公租房要建立“市场接受度”,还要在租金价格的合理性、配套设施如何跟进、准入门槛如何贴近需求上下功夫。

  按照要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略低于市场租金的原则合理确定”。上班族是公租房的重要供应对象,他们对地段、交通配套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但许多城市的公租房规划选址,往往在城乡接合部或者郊区,宜居性不足。

  “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一些地方保障性安居项目规划布局困难,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指出。

  再有,面对申报门槛,一些地方提出“单位集体租赁套数不得少于10套”,但一些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员工人数无法“达标”,被拒之门外。

  “作为住房的‘新品种’,公租房要被市场充分接受、占据一定份额,还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如何,要做好分配这道考题。”上海地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荀旭东说。 记者叶锋魏宗凯

[作者:胡可璐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