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华西村“后吴仁宝”时代:谈及发展不能言之详尽

2013-03-25 09:28:00 来源: 山东商报 
字号  

  【遗产】吴仁宝留下理论“法宝”

  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是1961年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五十多年后的2012年,华西村年实现销售收入达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如今,华西村不仅有着自己的金融、投资、物流、海运、服装、旅游行业,还开办电厂,参股银行,甚至推出了“华西”品牌的系列烟酒产品和服装品牌——村内商场的柜台外,写有“华西牌香烟,与您携手奔小康”的广告词。

  因为“经济太好”,早在2006年,飞机票和火车票的预售点,就进驻到了村内。

  此外,吴仁宝还为这个曾经贫苦的小村,留下了高328米的世界农村第一高楼、微缩仿建的天安门、长城等。

  ……

  但这一切,对后继者们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华西村为吴仁宝出版的《吴仁宝箴言》中,曾收入一段这样的文字:“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人民多做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质的东西,精神形象不会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这个价值远比资产高。”

  追悼会前公开吊唁期间,治丧委员会成员在灵堂前对记者表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外来领导,只接受花圈,其他一概不收,这是死规定”,“有送钱的,我们不能收”。

  在吴仁宝去世第二天,已有近百家媒体来到华西村。面对记者,吴协恩直言父亲是华西村的灵魂,“虽然失去了,只要把老书记的传统传承,这就是用之不竭的财富。”

  作为儿子,吴协恩也和村民一样,对吴仁宝仍习惯以“老书记”相称。“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老书记去世了,华西村将告别‘吴仁宝时代’。我想说,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老书记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

  3月22日追悼会当天,江阴市委书记蒋洪亮也表示:“吴仁宝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但他在华西村创造的发展业绩和他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在人民心中传颂。他的业绩、思想和风范将永垂史册,光耀后人。”

  事实上,在任职村党委书记期间,吴仁宝就以“既要脑袋富、又要口袋富”为口号,于1988年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目前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据他介绍,华西村有一个艺术团,每年在村里演出300多场,成为村民接受思想教育、享受娱乐的有效方式。

  此外,华西村每月还会以《华西月刊》的形式,出版本村内部刊物,为村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另据村民介绍,村里还为家家户户都订阅了江阴市的党报《江阴日报》,用来理论学习。

  时至今日,在华西村的街头、厂区、社区,处处可见体现吴仁宝独特思想和语言风格的标语牌:“—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是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

  【样本】吴仁宝模式如何复制?

  3月22日上午,吴仁宝生前专车、车号为苏BD0001的黑色奔驰轿车在前,引领灵车绕村一周,当地人的说法是带老人最后看看华西村各个角落。

  车队远去,华西村再无传奇人物吴仁宝。

  在吴仁宝病逝后的几天里,华西村内最多的,除了吊唁者,就是来自各地的记者。除了关注老书记的身后事,更多的记者,试图从现任村领导和村民口中,找到华西村的未来。

  吴协恩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华西村民的口中,他们对此乐观、却也迷惘。

  “有信心”、“会更好”、“请放心”,吴协恩眼圈红肿,受访时多次重复。

  不仅仅是吴协恩,更多村民都将逝去的老书记视为华西村的“灵魂”,受访的多位村民都对于今后的日子信心满怀,但在谈及究竟如何发展时,也不能言之详尽,除了表达自己会“好好工作”外,更多的是跟着惯性走。“未来的华西到底什么样,十年、二十年之后自然见分晓,现在说都是很苍白的,给出的答案可能都是缺乏根据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工作。”

  生前演讲中,吴仁宝曾表示会把华西村建设成为一个不土不洋、不城不乡、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继者们则将此诠释为“一个华西特色的香格里拉,建成村庄里的都市,打造百年村。”

  为了这一目标,华西村两年前就已完成改名工作,正式变更为“华西新市村”。

  谈到未来的规划时,孙海燕说:“随着华西村的发展,若干年后,我们希望把‘华西新市村’的‘村’字拿掉,变成‘华西新市’。再经过多年的发展,争取把‘新’字也拿掉,那时候就可以叫做‘华西市’了。”

  在当前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有观察者认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城镇化的样本。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城镇化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毕竟我们农村的老百姓也向往城市生活,问题在于,我们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如何选择。”他认为,华西村通过发展工业、合并周围村落,逐渐由一个小型工业中心发展成一个小城镇的路子,确实可以提供一种农村发展的思路和经验。

  尽管华西村先后支援建立了“黑龙江华西村”和“宁夏华西村”,但来自《北京青年报》的评论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讲,华西村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特例。围绕华西村而存在的各种争论仍将继续。但无论如何,除了华西村村民已经享有的富足生活之外,华西村的发展之路,也将给正在快速实现城镇化进程的中国农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或者教训。

  更有观察者坦言,区位和政治更占优势的地方,也不在少数。而华西村被认为不可复制的理由,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吴仁宝。

  时间追溯回十年前。2003年7月吴仁宝不再担任村书记,媒体集中到访华西村,记者们问他最后一个问题:“华西村如果没有了吴仁宝,将会怎么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吴仁宝,华西不叫天下第一村。不叫天下第一村,就跟人家一样了。”吴仁宝答道。

  如今,他真的不在了。未来,时间会给出答案。(记者 冀强 梁赓)

[作者:肖媛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