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质量成就民族品牌

2012-12-24 15:4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图为季克良正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李桐 摄

  中新网贵阳12月24日电 题:贵州茅台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质量成就民族品牌

  中新网记者 张伟

  提起贵州茅台酒,满头银发、温文尔雅的季克良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自1964年到酒厂的那一刻起,季克良每天都与它形影不离,茅台酒也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一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曲折多变的历程。谈及感受,现年74岁的季老告诉中新社记者:“茅台酒以品质赢得信赖,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

  1963年茅台酒的质量出现了波动,这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和原国家轻工业部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极大关注,派了科研组到茅台酒厂协助搞科研,同时要求选拔、培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茅台酒厂,以便跟踪研究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保证品质。

  作为贵州茅台酒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25岁的季克良“临危受命”和爱人徐英(不时是朋友)一起被分配到茅台酒厂工作。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颠簸,季克良第一次踏进了茅台酒厂的大门,回忆当时路程,季克良笑着用“辛苦”来形容,他说:“先是火车到柳州,然后在辗转来到贵阳,再然后就是坐汽车到遵义,然后才到茅台。”

  “最初自己很茫然,因为来到茅台才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不一样,”季克良说,“一般的白酒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解释茅台酒的工艺。”为此,季克良对自己的朋友(后来是爱人)说,我们10年以后才有发言权。

  季克良来到茅台酒厂的时候,正值酒厂的低谷时期,当年产量只有200余吨,亏损则高达84万元人民币。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贵州白酒行业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董酒、珍酒、习酒等40多个国家及省级优质白酒,多家酒厂抛出了万吨的计划。“那时候是1991年,我第二次当厂长,相比1983年第一次当厂长压力更大,压力的关键点是发展快和慢的问题。”提及当时的情景,季克良仍略显激动,“有人总是问我,你们是国酒为什么发展的没有其它好?”而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总是会有人问起,而季克良总是笑笑,却不承认。当然现在不问了,现在主业的名次、经济指标都是行业第一位了。

  季克良说:“白酒行业的竞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而压力也能变化成动力。”在重重的压力下,季克良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性难题,成功的用科学揭开了茅台酒的神奇工艺之迷,由最初的几百吨年产量到现在的3万多吨年产量。从九十年代中后期,茅台酒开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了解,“十一五”计划中,茅台的产能以每年2000吨的速度增加;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每年将新增3000吨以上的产能,到2017年,贵州茅台提出其将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企业集团。

  回望茅台从年产数百吨的小作坊到百亿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季克良用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秘诀: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重视质量和消费者。“发展的好与坏,关键是要看清自己。”对于茅台酒厂的情况,季克良表示,茅台在发展中受到交通不便、税赋比四川等省份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茅台很难,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所以我们在认清自己的条件下选择了一条质量效益型道路,从现在来看,我们走对了!”

  2001年7月31日,“贵州茅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茅台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到上市公司的蜕变,茅台集团总资产由2001年20多亿元人民币增至现在500多亿元人民币。季克良指出,茅台发展到现在,不是个人能干,是过硬的质量,是消费者的认可。季克良告诉记者:“善待消费者不是口头上说说,是要放在心头,要让消费者容易买到放心的产品,买到物有所值的产品。”

  为善待消费者,茅台不断引进复合型人才和高新技术设备等来保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提及食品安全,绕不开近期白酒塑化剂问题,略显愤怒的季克良再次重申:“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

  季克良告诉记者:“茅台酒一滴水也不准加,添加塑化剂既增加成本,对人体又不健康,对质量更没有半分好处,只有疯子才干这种事!”据介绍,茅台酒厂生产过程早已全面实现无塑化,而最初进行技术改造时曾遭到业内人的嘲笑,如今看来却已成为茅台重质量的显影。“为什么要改?就是我们通过科学分析看到了一些塑料管的迁移问题。”季克良说,“不光改,我们还查世界上蒸馏酒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规定,其目的是保证茅台酒的质量万无一失。”

  谈及未来,季克良说,白酒走出去是所有人的心愿。“努力做强股份公司、迅速做大集团公司”,现在的茅台集团,瞄准的目标是如何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集团,而这也是贵州上下对茅台提出的期许――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贵州白酒看茅台,努力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

  如今,贵州茅台的市场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南部非洲及中国重要口岸的免税市场,更在法国成立办事处。“要针对海外的饮酒习惯考虑产品设计,同时要在宣传上有所区别。”季克良说,“个人认为,我们白酒走出去需要国家加强管理,建立一定的标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这对于提高我国白酒整体生产水平是有好处的。”(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