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2月16日电(记者刘紫凌、李思远)12月15日一大早,湖北荆州市洪湖分蓄洪区老湾回族自治乡石桥村的村民李师孟,扒拉了几碗饭,便匆匆出门,去附近建筑工地打小工,搬砖、和泥……从早上7点忙到下午5点,一天可挣100元。
“7亩稻谷收割后,现在没农活干,必须打零工,挣钱还债。”李师孟说,今年是个丰年,收了8500斤粮食,加上农闲时打零工,全年大约有万把块钱的纯收入,温饱没问题,但上大学的儿子每年7700元的学费得靠助学贷款和亲戚资助,为此他欠下4万多元的债。
同村的刘红英告诉记者,因为附近没有合适的工作,她的爱人外出打工,自己和年迈的公公在家种地并拉扯两个上学的孩子,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还过得去。在她家堂屋,一袋袋粮食堆着,占去屋子的一半,一张木桌、几条板凳,再没别的家具。
乡里的干部对记者说,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后,国家投入巨资加固长江干堤,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发挥防洪功能,这些年分蓄洪区的人民没再经受洪水肆虐、家院被毁的灾难,生活比过去安稳多了。但与外面相比,差距还很大,他们期盼着高速公路能修进来,一些合适的产业项目能在附近落户,村民可以就近打工,不用背井离乡,相隔两地,日子可以过得更幸福、更富裕。
近几天来,记者深入湖北荆州的分蓄洪区采访发现,作为“鱼米之乡”,老百姓的温饱基本没有问题,但分蓄洪区是“限制发展区域”,作为随时准备接受分洪的“主动受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明显制约,一些相对富裕的家庭也多靠外出兴业、打工。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荆州分蓄洪区涉及的两个主要县市公安县、洪湖市,人均GDP分别为1.52万余元、2.16万余元,大大低于同期全国人均水平3.5万余元。
“‘分蓄洪区’这顶帽子影响最大的是招商。”在洪湖工作近30年的市招商局局长夏大铭说,洪湖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离武汉不到200公里,但招商非常困难。对方一听说是分蓄洪区,要么黄了,要么坐地起价,提更高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整个荆州地区鲜有大项目落户,一个660万人口的地区,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国家级大项目。
“基础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表示。据介绍,分蓄洪区高速公路必须建高架,每公里造价比正常高一倍,武汉到洪湖的高速公路因此拖了8年,至今还没修成。目前全荆州市只有100多公里高速公路,仅高于鄂西北贫困山区的神农架林区,排全省倒数第二。
分蓄洪区内堤垸众多,走一段一个坡一个坎,并且行洪通道也把分洪区分割得七零八落,道路修建频频遭遇“卡脖子”。不少公路、桥梁因为修建时间早、标准低,已变得破烂不堪。
“洪灾往往伴随降雨,道路泥泞不堪,一旦真要分洪,群众撤离困难,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交通‘瓶颈’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涉及百姓出行、就医、上学等民生问题,期盼着早日能得到改善。”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徐荣科说。
公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宏燕说,受分蓄洪区限制,公安县涉及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项目必须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等部门批准,绝大多数建设项目最终“流产”。被荆江分蓄洪区包围的公安县城,面积仅2.43平方公里,却集中了13万人口,人口密度堪比香港。
分蓄洪区干部群众企盼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采访中,一些干部群众对记者说,十八大报告表明,要让老百姓收入倍增过上小康生活,我们现在的日子确实比过去好多了,但要顺利实现小康,面临着很多困难。希望国家能够根据新形势对分蓄洪区的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支持分蓄洪区所在地与外界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