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2012-10-12 11:05:0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全程参与了西气东输工程决策与实施的张国宝后来回忆决策过程时说,立项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曾考虑过与外方合作。然而,外方要价太高,而且只要我们最好的资源,合作自然没谈成。这项工程从建设之初,就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说:“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目前距离最长、输气压力最高、管线口径最大、钢管强度最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压输气管道。它汇聚了40多家专业设计、科研院所近千名科研人员的智慧,容纳了14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西气东输工程开工时,国际新建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压力多数在10兆帕以上,管材基本以X70级管线钢为主,而我国陆上天然气管道输送压力最高为6.5兆帕,管线钢最高等级为X65。凭借西气东输工程这个平台,国内企业积极参与管材、制管、管件和施工机具的开发与研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在西气东输干线建设中,国产钢管重量和长度比例超过50%,热煨弯管国产比例超60%,热收缩套国产比例达90%以上;冀宁管道国产钢管比例超过80%,热煨弯管国产比例达100%;淮武管道和兰银管道所用钢板、钢管、热煨弯管等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了我国管道科技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说,正是由于广大科研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突破了国产螺旋缝埋弧焊管不能用于重要高压输气管线的禁区。随后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X80钢管,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全面采用,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采用X80级管线钢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施工难度高,建设者们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多个关键难题,推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顺利开展。被称为“卡脖子”工程的河流穿越,是横挡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关。在建设中,长距离顶管穿越3580米的郑州黄河段,实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沉井在复杂地质条件的下沉,水下大面积砼封底一次成功,并创造了一次性注入1900立方米水泥浆的国内最高纪录。

  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和城市“气化”等工程,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而且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

  阳光透过葡萄藤架,投射在艾再孜·阿布都亚热普家的院子里。他的妻子指着厨房里的燃气管道高兴地说,通了天然气,做饭取暖都很方便,省钱又省时间。

  艾再孜·阿布都亚热普是新疆和田市洛浦县多鲁吐格曼村的一个普通村民。由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这个拥有450多户的村子2010年6月通上天然气,当地维吾尔族居民的生活变了样。根据新疆“气化南疆”工程建设计划,预计明年7月,南疆75%的中小城镇将实现天然气管网覆盖。届时,南疆25个县(市)和兵团24个团场近400万居民将用上优质天然气。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据测算,西气东输管道投资的67%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拉动了当地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仅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项目每年就为新疆增加了1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

  “气化南疆”只是西气东输工程成效的初步显现,更为宏大的目标—“气化中国”正在昂首拓进。

  从西气东输一线的建成开始,伴随着国家天然气战略的推进,中国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步伐开始加速。陆续投产的西气东输二线、涩宁兰复线、陕京三线等,与之前建成的西气东输一线、陕京一线、陕京二线等一起互联互通形成网络,构成了“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气化山东”、“气化辽宁”、“气化新疆”、“气化吉林”、“气化广西”、“气化湖南”等工程逐步实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管道运输线,将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目前,西气东输的一线工程已经建成并安全运营了8年;二线工程年底将全部完工;三线工程“万事俱备,只待开工”;西气东输的四线和五线工程也正在做前期规划论证,一个更加完善的供气网络将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本报记者 齐 慧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