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
2008年,黄汉升成为福建师范大学第36任校长。
“在福建师范大学跨入第二个百年发展的历史时刻,我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倍感责任和压力的重大。”回想起出任校长时的感受,黄汉升说,“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从未减少过。”
“上任时我给自己定下3条规矩:一是要做干事业的带头人;二是要做学校管理的明白人;三是要做经济上的清白人。希望在任期内,能够尽自己所能,为学校、为广大师生员工办点实事、好事,充满激情而又脚踏实地地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争夺‘金牌’。”
如何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成为黄汉升的心头之重。最终,福建师范大学新百年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确定为内涵建设,提升质量、突出特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构建科学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关键要做到3点:一是明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二是明确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清醒认识学校发展中的薄弱点,在办学战略上予以调整和强化。”黄汉升如此阐述他对学校发展的思考。
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支柱,但一所地方院校要想发展得好,既要考虑地方大环境,又要争取“国家队”的站位,可谓难上加难。黄汉升据此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顶天’就是要像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看齐,某些学科要走在中国先进行列;‘立地’就是要立足福建,服务地方,为福建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流的文科、高水平的理科、特色的工科’。”
黄汉升解释道:“我们以高水平的标准来建设学校,在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上不断向这一标准努力,积极冲刺国家级重点学科,对国家级、高层次的顶尖目标矢志不渝;同时,作为省属重点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责无旁贷,在贡献中谋求发展空间。”
2011年,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举获批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优化学科布局和调整学科结构奠定了基础。
谈及学校未来的学科发展规划,黄汉升说:“要强调办学特色,错位发展。争取个别学科走在全国前列。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也并非每个学科都是一流的,只要有一两个一流学科就够了。”黄汉升笑言:“就像讲到数学,人们就想到剑桥大学;讲到物理,就想到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敦大学;讲到法学,就想到耶鲁大学。如果有一天人们讲述某学科时,能提到福建师范大学,我们的工作就做到位了。”
学科水平与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有着密切关系。黄汉升介绍说,福建师范大学目前已转向高层次人才引进,尤其重视领军式人才的引进,并且对引进的创新团队尝试实行学术特区政策,使学术特区具有更大的学术、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学校重视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工作,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获得海外学位人员比例逐步上升。一大批引进人才活跃在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发挥着显著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欧榕告诉记者:“黄校长高度重视学校人才工作,亲自主抓,主张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黄校长礼贤下士,一些高层次人才正是被他的真诚和热情所感动而选择了福建师范大学。”
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福建师范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不断提升,2007年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13项,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共7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奖5项,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共60项。
近5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20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2000多项。先后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400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
“关于科学研究,我们尤其要强调科研成果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争取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和重大奖励,争取获得大额度的科研经费。理工科立足于去冲刺国家三大奖;文科瞄准福建省文化强省的战略作贡献,出重大创新成果和传世佳作。”黄汉升介绍说。
福建师范大学地处沿海开放前沿地区,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20多所台湾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闽台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还分别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和印度尼西亚阿拉扎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在美国波特兰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设立了孔子课堂,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所在境外设立孔子学院(课堂)的福建省属高校。2011年,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启辉获“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