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部分上市公司边分红边融资 股民拣芝麻丢西瓜

2012-05-12 09:25:00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部分上市公司一面高比例分红 一面不断进行再融资 财务成本大增 股价连连下跌

  近日的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将重点关注累计净利润为正、现金流情况较好但连续多年未分红的上市公司以及上市不久即高比例现金分红的公司,防止现金分红成大股东套现工具。

  从近期已公布的年报来看,强制分红这把火的效果不错,打击股市“铁公鸡”行动卓有成效。但是风光的背后,上市公司融资需求却因为分红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而更加紧迫,股民实际到手的收益也远远没有股价上涨带来的“实惠”。

  大股东:

  高分红最受益

  依靠着每年几百亿元甚至超过千亿元的净利润,一些上市公司在分红方面也毫不吝啬,这其中以属于垄断行业的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最为典型。资料显示,自2007年在A股上市以来,中石油不但每年年末进行分红,就连年中也是一年不落。截至目前,中石油自在A股上市以来,已经累计分红2197亿元。其历年年报数据显示,中石油每年用来分红的资金占其当期净利润的45%

  在高额分红的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股本较为集中等情况,这无疑使得大股东成为了分红的最大赢家。以中石油为例,在该公司自上市以来2200亿元的累计分红中,其中1900亿元归属于其大股东中石油集团。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石油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0.6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77亿元相比,增加了328.87亿元,这也使得该公司的利息支出大幅增加。该公司的利息净支出从2010年同期的25.25亿元增加到42.28亿元,增加了17.03亿元。对此,中石油称,这主要是由于有息债务余额增加以及利率同比上升。

  有分析人士则认为,中石油的债务大幅增加,除了与其每年用于上游勘探等经营领域的支出增加有关外,也有与其每年坚持高比率的分红频频为大股东输血不无关系。

  企业: 融资有理由了

  有券商计算2012年内上市银行未完成股权融资合计2398亿元,仅此就占去了分红总额的94.57%,如果年内还有银行公布再融资计划,从二级市场中拿走的真金白银势必要比“回馈”给股民的更多,颇有几分“投我以琼瑶,报之以木桃”的意味。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则认为,对于那些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而言,大股东当然希望提高当期现金分红的比例。但对于一些大盘股而言,要谨防其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高比例分红的背后肯定是现金流的下降,而补充资金的方式无非有两种,通过股市再融资或者是发行债券。这对于大盘股而言,其庞大的再融资将对整个市场走势带来负面冲击。即便是不会对市场走势产生影响的发债,其背后也是该公司财务成本的不断增加。因此,我个人认为,也有必要对那些一边高比例分红一边又通过市场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出台一些干预措施。”有市场人士称。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王勇对记者表示,对于上市公司的分红而言,除了要考虑眼前的收益外,还应该考虑到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尽管每家公司的情况各自不同,但综合考虑来看,上市公司当期分红比例也不宜太高,否则可能也将对以后的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股民:不要“分红”要“成长”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成熟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多是按季度进行分红,而且分红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一贯而透明,投资者很容易了解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从而作是否长期投资打算。

  然而,中信证券分析人士陈慕林则对记者表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如果“一刀切”,强制要求其分红,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发展。

  “现金分红需要缴税,事实上增加了投资者的负担。如果把资金留在上市公司里,能够获得更高收益,无疑胜过把钱分给股东。”持这种观点的投资者常常举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作为例子。这家公司几十年来只分过一次红利,股价却从几美元涨到了如今的10多万美元,让长期持有的股东获利丰厚。反观A股市场,股价却永远是投资者心中的“痛”。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下一步将考虑鼓励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筹资发展。如借鉴国外市场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事先沟通的方式,与公众股东在分红问题上达成共识,明确几年内公司不分红,利用公司盈利,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满足企业快速扩张期对资金的需求。

  股民等分红还不如存银行

  对于股民来说,A股上市公司实际的分红情况并没有数字显示得那么风光,按照新的分红办法,投资者真正能得到的还是很少。

  以最风光的“分红王”贵州茅台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39.97元”来看,也只是“看起来很美”。按贵州茅台目前股价208.85元计算,对应的股息率为1.91%,比3.50%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1.59个百分点。

  长期研究分红政策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就对茅台分红提出质疑,2%的股息率并不能算是大蓝筹概念,“我测算下来发现,茅台的实际分红能力还不如银行”。

  这种情况更是发生在大部分上市公司身上。截至目前,从2011年年报披露的分红预案来看,两市也仅有41家公司的股息率超过了3月CPI同比增幅3.6%,只有盐田港等个别分红超过了3月CPI。专题撰文/记者杨欣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