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各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听民声、访民情,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于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有裨益。但通过下基层活动察政策得失、体民生疾苦,关键还在于为民解忧。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能否从中发现实质性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判断下基层工作成效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效,只是“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对于群众反映的难处不能化解,许下的承诺不能加以兑现,这样的下基层不但背离初衷,更会适得其反,令群众反感。
把解民忧作为下基层工作的落脚点,就应“做足功课,忙在点上”,首先了解哪里是老百姓最急、最难、最忧、最盼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先期调研,带着“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的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矛盾大、困难多、经济薄弱、需求强烈的地方,才不会漫无目的、走马观花。
真正做到解民忧,核心是“办实事、求实效”。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必须秉持务实作风,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将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
领导干部下基层利党利民,更应该转化为政府的常态工作。锤炼干部作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仅要让干部“下得去”,还要建立长效机制,用明确到位的职责、清晰具体的章程,让领导干部“待得住,干得好”。
基层稳则天下安。领导干部下基层,关系干群关系与社会和谐稳定。应该明白,只有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常怀解忧意识、秉持务实作风,下基层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记者陈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