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定位“一圈两翼” 黔南蓄势起飞

2013-08-26 08:17:0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日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提出,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形成核心重点突破、南北比翼齐飞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日前决定,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形成核心重点突破、南北比翼齐飞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圈”是指包含都匀、福泉、瓮安、独山、贵定昌明等地在内的“泛都匀”经济圈,“两翼”则是指“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和“环贵阳经济带”,前者包含三都、荔波、罗甸、平塘等县,后者涵盖贵定、惠水、长顺、龙里等4县,分布在该州的南北两侧。

    据此打量黔南,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不日将翱翔苍穹。

    集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黔南紧邻贵州省会贵阳,是岭南和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点,具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既是西南地区通向华南、岭南等地的交通咽喉,也是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

    目前,黔南已基本形成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立体交通优势正在凸显。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贵广高铁、厦蓉高速等多条交通动脉的加速修建,为该州加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该州生态优势突出,民风民俗古朴典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山水风光独树一帜。

    尽管具备区位、地缘和生态三大优势,近两年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发展速度较慢,工业化、城镇化短板突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弱等问题,仍是制约该州发展步伐的主要问题,功能分区不清、集聚发展能力不强亟待解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黔南在2020年与全国、贵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必须依托资源优势,以差别化错位发展为手段,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努力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黔南自治州委书记龙长春告诉记者。

    围绕着全州的区域功能定位,黔南将重点实施产业培育、投资拉动、城镇化带动等战略,力争尽快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构筑城镇良性发展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优化配置加速区域融合

    都匀市是黔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必须发挥都匀的辐射作用。黔南州以“大都匀”为龙头,加快推进福泉、瓮安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促进两地深度融合,建设成为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并在贵定昌明、独山等毗邻都匀的地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

    依托贵阳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毗邻贵阳的惠水、长顺、龙里以及贵定北部片区等地,则把重点放到了服务业、临空产业、民族制药等产业上,两头在外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该区域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三都、荔波、罗甸、平塘等南部地区,将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独特的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民族文化、喀斯特生态旅游、临港经济和天文科普旅游,力争尽快成为全国知名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实现黔南的发展,仅靠该州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协作配合、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

    按照背靠大西南、面向两广、挤进东南亚的战略取向,黔南将积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以及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与要素的优化配置,引导产业合理转移。

    同时,坚持特色组合、层次链接,注重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经济带,抓住产业的近似性基础,主动凝聚产业群体,扩大区域产业规模。

    日前,黔南集中开工63个项目,总投资29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据黔南自治州发改委主任刘长江介绍,这些项目完工后,将新增标准化厂房94.6万平方米,新增5万辆汽车制造等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并建成市政、水利等诸多基础设施,对黔南优化经济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宏伟的蓝图正在加快变成现实,一幅“提速转型,跨越赶超”的壮美画卷正在绘制。

[作者:种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