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图说天下

组图:香港墓园文化扫描

2013-04-04 16:31:4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坟场入口处的天使雕像(4月3日摄)。

  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坟场始建于19世纪40年代,根据规定,只有教徒才可埋葬于此。坟场内的建筑极具特色,随处可见天使、圣人等宗教石像。又到一年清明时节,香港市民带着鲜花、瓜果、烤猪等祭品前往各大墓园,祭奠逝去的亲朋和先人。清明节在香港是法定假日,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城市里,因地域文化、宗族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祭奠活动也各有特色。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香港墓园的墓碑跟香港的房子一样,一个紧挨另一个,排得密密匝匝,许多墓园被高楼大厦包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墓园周边的房地产也不会因此贬值。在香港,墓园分为政府管理的公众墓园与私人机构经营的墓园;此外,还有公办、私办的火葬场等。由于香港土地短缺,1976年香港政府停止处理允许永久土葬的私人坟场,并鼓励火化。根据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政策,公众坟场土葬超过6年的骸骨必须捡拾迁移,以便节省土地资源。香港的一些墓园还有宗教上的区分,如基督教墓园、伊斯兰教墓园等。但无论信奉何种宗教,港人清明扫墓的习俗却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祭奠方式。在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扫墓市民摆放食物、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祭拜逝者。而在跑马地的基督教坟场,则多见带着鲜花在墓前默哀祈祷的扫墓者。从革命家到教育家,从文坛巨匠到乐坛骄子,数百年来,长眠于香江的名人数不胜数。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来到蔡元培、萧红、黄家驹等人墓前,献上鲜花,表达对先辈的怀念或是对逝去偶像的哀思。近年来,网上祭扫也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绿色扫墓方式。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开设“无尽思念”网站,公众可通过建立纪念网页来追忆和悼念挚爱的逝者。新华社记者陈晓伟摄

[作者: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