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多方竞逐电子支付市场 安全问题成隐患

2012-12-24 17:07:00 来源: 通信信息报 
字号  

  临近岁末,汇款高峰将至。四大银行及光大、中信等多家商业银行为提升网银吸引力,纷纷下调网银汇款手续费,手机银行更是手续费为零。而即使没有优惠,个人使用网银汇款比柜台办理也至少可以省下一半的手续费。电子银行由于便捷、易操作、性价比高等特点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电子银行仅是整个电子支付行业的一角,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激发着众多参与者的热情。不过,安全问题仍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阻碍该渠道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李鬼网站已成为众多用户最严重的安全威胁。

  连续三年呈增长态势,电子支付成主流

  网络购物的普及助推电子支付的升温。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三年呈增长态势。

  调查显示,2012年,有68%的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一半以上的柜台业务,部分银行网银替代率甚至超过85%。其中,全国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30.7%,较2011年增长3个百分点。除个人网银用户增长迅速外,企业网银的用户也在飞速增长。2012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53.2%,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

  手机银行用户尽管在电子银行用户中占比不足一成(8.9%),但也逐渐展现出巨大潜力。数据显示,手机银行是用户未来最愿意使用的移动远程支付方式,占比达45%,而44%的人会使用手机进行第三方账户余额支付。手机银行发展即将达到创新“起飞期”。不过,调查显示,安全性、便捷性和应用范围局限性是银行在发展移动远程支付中的障碍。

  多方角逐电子支付,手机支付市场规模达千亿

  电子支付像一块磁力十足的吸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机构、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参与,而随着参与者的增多,电子支付也变得更加强大、便捷和充满机会。电子支付的美好前景似乎触手可及,谁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三大电信运营商进来了,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有意争夺话语权,加上商业银行等各方势力的贴身肉搏业已展开。

  在移动支付市场,随着移动支付标准即将启动,运营商等也将加入网上支付的大军。以支付宝、快钱等为代表的众多企业近来频繁推出各种新产品,意欲在这个新的千亿级商机中分得一杯羹。

  “在未来三年,手机将会替代银行卡和传统的POS终端。”汇付天下总裁周晔认为,支付服务向移动性和便携性发展,已经成为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中小商户的主要应用需求趋势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23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0%。随着中国手机用户逐年上升,手机支付用户数也相继增长,中国的手机支付业务量将相当可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相关研究预测,到2013年中国的手机支付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内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

  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目前第三方支付在电子商务中已占据绝对优势,银行则不占优势。中信银行网络银行部电子商务部总经理陈树军说,“目前,电商层出不穷,且圈地为牢。像淘宝、拍拍几乎占据了国内70%的电商市场份额,而这两家都指定自己的支付企业提供结算,这使得银行不得不与多家第三方合作。”

  为提高用户体验,第三方支付机构今年大力推广的快捷支付功能,开始发力争夺网银用户。CFCA副总经理曹小青称,使用网银支付的活动用户比例,今年同比下降7%。原因是淘宝等购物网站推出的快捷支付功能。“但快捷支付安全手段明显减少,用户安全需警惕”。

  “李鬼”网站频出,安全问题成头号隐患

  有报告分析指出,安全性、便捷性和应用范围局限性是银行在发展移动远程支付中的障碍因素。难以兼容多家银行卡,应用范围不广、没有类似支付宝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等,都是手机银行使用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此外,各种近场支付方式的使用率也较低。最近1年仅有3%的人使用过手机刷POS机的支付方式,有1%的人使用过条码支付。现有支付方式的便利性和安全问题是移动近场支付的主要障碍。

  可见,安全问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最大掣肘。而近日媒体曝光的“李鬼”网银,再次让公众聚焦电子支付的安全性。12月7日,中国银行发现了不法分子制作的假冒中国银行网站,此网站外观与该行真正的门户网站非常相似。经证实为假冒网站后,公安部门于7小时内关闭了该网站。随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网站又相继发现假冒网站,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连银联也出现了冒牌货。让广大客户恐慌和诸多金融机构头痛的这种较为隐蔽的新型“李鬼”网银,通过高仿银行官网,窃取银行客户资金。唯有破除诸如此类的安全软肋,才能真正推进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

[作者:左盛丹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