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华推荐 > 本地新闻

信阳罗山浉河大桥七八十岁仍在发挥“余热”/图

2012-12-08 07:58:10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字号  

B

事件思考:

开放的网络可畅谈,但批评也需要理性

除对大桥建设的认同外,不少网友还对这次网络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外界反应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深思。

正如网友“@李某人宁缺毋滥”所说,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基于事实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和底线,在转发微博时要慎之又慎。

记者查询大量网友评论发现,基于“网络可以畅谈,但批评也需要理性”认知的声音相当多,成为此次“桥坚强”事件的主流声音之一。

网友“管仲骈乐毅”:险些诬赖好人!

网友“Quentin”:我们在柬埔寨也碰到过。工厂搞雨季防波堤,水泥桩接了3根还打不到底。后来看了皇宫和码头的木桩,两百多年还好好的,就全改木桩了。

网友panda:湿木可立万年,水泥不过百年,钢锭也不过千年。前面说人家豆腐渣工程,骂错了就得认!

网友 [我本疯子]:陇海线上有一座钢梁桥(正线),现仍在使用,比利时修建,至今103年,为木桩基础。切勿人云亦云。

网友 Laka:刚爆料的时候一看是木头桩那个骂啊,现在事实弄清了,大家也要勇敢承认是我们误会他们了。

网友仙人掌:松木是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一两年,在南方自古以来水坝的地桩都是松木做的。只要这些松木桩在水里,比那些裸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牢多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现代许多人都不懂,真是无语。

C

专家观点:

舆论转向理性

需政府权威信息及时跟进

实际上,像此次“桥坚强”被当成“偷工减料”的网络误传事件,本报于2011年10月10日也曾有过类似报道。

当时,网友“我在10000”发出了“号外号外:刚才农业路丹尼斯大爆炸,场面混乱”的微博。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众多郑州网友关注,但经本报记者多方了解求证,系无中生有。事后,众多被忽悠的网友纷纷谴责谣言制造者。涉事的郑州丹尼斯方面表示,保留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利,但在当事女孩通过本报诚恳道歉后,未再追究其法律责任。

昨日下午6时,国内权威传播学专家,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张志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罗山“桥坚强”事件的发生、发展,可以说是当前网络事件由感性到理性的一次成功演绎,具有标本意义。

张志安说,在网络事件发酵过程中,随着认知的深入,网民感性的声音会逐渐减弱,形成理性共识,但这种网络本身的“自净”机制走向并不稳定,需要权威信息的介入,特别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声音,“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发声,舆论就比较容易转向理性”。

“在互联网催生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网民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应当尽可能保持理性,也并非完全没有边界,但网友的知识结构不同,我们无法也不能苛求他们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必须保持充足的理性。”张志安说,公众有集体记忆、刻板印象、感性思维,他们根据自己的常识去判断、去质疑,这很正常,“毕竟当前‘不信任’仍是国内互联网的基本态势”。

“我也注意到,这次罗山县政府部门的反应就挺快,信息披露也很及时,公众质疑可以说被及时化解,这就是一次成功演绎,值得其他网络热点事件当事人、单位学习。”张志安说。

 

[作者:记者 李岩 首席记者 何正权  编辑:刘丽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