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二维码使静态图书动起来

2012-12-05 14:13:00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左手和张千里是一对小夫妻,他们一起合作的新书《我们始终牵手旅行》近日加印,并于昨天面世。和此前不同,新书的封底新加了二维码,拿出手机向二维码扫描,作者左手创作的一支同名单曲即可通过网络传到耳际。

  二维码这个黑色迷宫一样的小方块,很多人在火车票上、杂志上、微博上见过,在图书上见到的并不多。但实际上,二维码加进《我们始终牵手旅行》,并不是一次偶然为之的心血来潮之作,而是顺应了一个全新趋势。

  近来,一些图书已经纷纷开始运用这种全新的技术手段,让传统图书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读者只要拿着装有二维码扫描软件的手机,用手机摄像头对准这个黑色小方块一扫,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各种信息便跃然眼前,静态的图书也因此开始向动态图书演变。

  不再靠单兵作战

  国内图书最早添加二维码发生在2009年7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旅游图书编辑室主任刘忠波回忆说:“当时总感觉纸质图书在走下坡路,应该有所突破,刚巧从国外回来,看到二维码应用极其广泛,就想做一下试试。”

  刘忠波选中的“试验田”是《骑车游北京》,他将一些线路印在书上,而另外一些线路则做成二维码资讯、图片,这些信息先交给网络公司制作,再交给二维码公司,生成二维码链接。

  时至今日,二维码不再单兵作战了。青岛出版集团数字动漫出版中心新近推出的24种动漫书已全部添加了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图书和动画片实现了无缝连接,一边看书,还能一边点播互联网上播放的动画片。而上海童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将上市的水果忍者线下出版物产品,也加了二维码,手机扫描后,读者可获游戏道具和公仔玩偶。采用二维码的出版机构也在悄然增多。飞普越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魏艳省说:“我们目前已和七八家出版社有合作,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

  书配光盘成过去

  “我们正处在一个条码的世界,各种条形码和二维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周围,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读者赵新亮总结了使用二维码的感受。

  来自业内的专业人士也认为,图书采用二维码其实非常便捷。魏艳省解释说,二维码的生成有多种选择,可以通过二维码在线生成网站,也可以下载二维码生成软件,还可以和专业的二维码生成厂商合作,为出版社制定个性的二维码。

  二维码的出现,改变了常见的图书配光盘的传统单一模式。易观国际媒介经理王晶认为,与现在图书上采用的一维码相比,二维码信息容量是一维码信息容量的几十倍,能够把图片、声音、文字、指纹等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并表示出来。此外,当二维码因穿孔、污损等造成局部损坏时,甚至损坏面积达50%时,仍可以正确识读,其译码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图书营销新形式

  正是因为看到了二维码的广阔空间,不少出版社已经有将二维码全面铺开之势,并已将其作为全新的网上营销形式。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说,明年1月该社出版的新书将全部带上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读者将一览该社出版的其他新书书目。北京湛庐文化传播营销中心总经理陈漪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开始,该公司出品的40种新书已全部加上了二维码,尤其是最近重点推出的《绝地撒哈拉》还策划了名为“梦想行者”的营销计划。

  对此,王晶分析认为,在图书内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图书营销推广,其实是通过图书和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一改一对一的传统营销模式,让图书营销更丰富和立体。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依旧对二维码在图书世界的生存态势持审慎态度。刘忠波坦言,二维码的中间商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资讯更新需要有网站来维护。“从目前来看,二维码只是个噱头,对图书销售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只可能是少印了十几页。”陈漪则认为,如果出版机构对二维码没有清醒的评估,很容易落入“为了营销而营销,为了使用而使用,为了跟风而跟风”的套路,并陷入一拥而上却没有成效的困境。

  同时,二维码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引起读者反感。一些旅游书上的二维码成为了景区酒店推广、门票优惠信息等广告宣传的平台。对此,有专家表示,除了报纸杂志上的传统广告外,在书中植入这种二维码广告,不仅会破坏读者的文字阅读体验,招来读者反感,还会让图书多了商业气。而这对二维码在图书世界中的生存未必是件好事。记者 路艳霞

[作者:潘达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