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代鹏:收入分配改革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

2012-10-19 13:31: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号  

  【导读】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超GDP,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国务院明确提出第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经济之声评论: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将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统计局昨天(18日)发布的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CDP增速,而且农村居民收入的收入增速比城镇要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而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是7.7%。收入增速比CDP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

  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将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在经济筑底企稳的时候,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时间表临近,这无疑更让人充满了期待。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居民收入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是哪些原因促成了这种可喜的变化?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评论员代鹏认为,落实农民收入的政策到位和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是重要原因。

  代鹏:首先,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我们的基本就业情况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表现,这一轮经济调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情况,这在其他国家是非常罕见的。另一方面,包括最低工资水平调整在各个地区都逐渐落实到位,随着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附加值也在相应提高,这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也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就导致了整体收入水平相对稳定的提高。伴随着整个落实农民收入提高的各项政策到位,同时最低工资水平的保障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就呈现了相对较快的速度。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收入差距仍然比较大。仅仅从前三季度的城乡居民收入对比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多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还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我们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代鹏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既要稳增长,又要进行收入分配调整,保证改革的平稳顺利,需要从制度、市场调控和公共服务三方面入手。

  代鹏:首先,农村收入统计基本上只是货币的收入,实际上农村很多地区包括口粮和蔬菜以及基本禽蛋的供应还是由农户自身解决,所以货币化还没有完全降到生活当中各个领域的时候,统计过程当中农民收入的水平相对是偏低的。而城市居民需要购买粮食、蔬菜,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货币化程度非常高。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收入水平放在实际角度,差距实际上并没有想象那么大。

  接下来我们如果要想进一步保证收入调整稳步进行,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大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力度,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第二,对于要素市场的价格进行必要的调控,一方面我们要保证劳动力的收入平稳增长,另外一方面要使劳动力的收入增长和劳动生产队的提高与整个经济大环境相适应,既要保证增长又不能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和经济的增长方式受到大的影响。第三,我们应该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优化的配置的角度入手,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价格低廉便捷的公共服务,这样也是在提高收入增长或者缓解支出、消费的快速增长趋势。

  现在收入分配改革的时间表定在了四季度,兑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初全国两会上的承诺。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还是很不容易的,从2001年国家提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想法,至今难产。代鹏表示,当前我们要想取得突破,最关键的地方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代鹏:最关键的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收入分配的改革核心来源于必须要有收,这个收从何而来,恐怕还来源于实实在在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还是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之下使投资和消费保持相对合理的比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要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劳动市场越来越规范,劳动力作为核心的要素,改革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未来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朝着可喜的方面发展。另外,我们整个经济中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落后,这是中长期要去努力的地方,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