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新闻

河南5000名“校”姓村民被专家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2012-10-19 10:05:23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字号  

    【新闻摘要】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校氏族源最早的专家任崇岳说,中牟县东漳东村南1.5公里处有校姓祖坟,迄今尚有一通清代乾隆时期的墓碑。

  墓主校秀书,乾隆时人,《中牟县志》有传,立碑人是校秀书的侄孙校逢庚。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已漫漶不清,但多半尚可辨识,石碑上有“□元时其先藩服食邑山西洪洞县浩繁□□□□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各以封号记族遂□校氏厥凌□□□至□□□科校郡庠邑庠校较互见之后□莫不报捷□□□子子孙孙一见之后知校较虽异但□□□本”等残缺不全的文字。

  从碑文中我们能捕捉到以下信息:

  第一,山西洪洞县的校姓是元代朝廷的藩服。既然藩服的原意是指离王畿最远的番属,这就意味着校姓人乃是元代天潢贵胄,即成吉思汗的子孙。

  第二,“食邑山西洪洞县”一句证明校姓系术赤之子拔都之后。

  又称“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可知校姓原系勋贵之家,只因朝代更迭沦落为普通百姓。

    在中牟校姓人中,大都知道“木交王”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蒙古人“木交王”带家眷逃到河南。为让后代免遭杀戮,他让老大跑到辉县,老二隐居中牟,老三去了巩义,都姓“校”。

  在东漳东村的校全胜,曾在校姓先人聚居的校岗挖出一对石狮,上面的人物形象和汉人不同。

  校文学说,他在爷字辈人家中见过大铁弓,这和蒙古人骑马善射的习俗相符。

[作者:温中豪 实习生 渠雪冰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