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黄江业余训练体校的队员和几名业余骑行发烧友在大岭山森林公园进行了一次较量,十余分钟后,发烧友就被队员们甩得不见人影。尽管黄江体校的吴刚和魏健强教练称队里十五、十六岁的队员不算是专业选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数据做一个比较,队员的速度大约是40公里/小时,而发烧友的速度可能在30公里/小时。
事实上,这两个速度的比较还没有囊括冲刺速度。如果单以冲刺而论,发烧友拼尽全力也只能在最初200米与队员并肩而行,过了200米便只能“望洋兴叹”。
业余骑友不禁要问,为何水平难以提高,是装备太差,是训练不系统,还是永远不可能达到高手的水平?
为此,本报邀请黄江体校的吴刚教练和魏健强教练为骑友水平进阶进行点评。在他们眼中,骑友如何进阶为业余高手的所有要素中,装备恰恰排在最后一项。
肌肉▶▶身上没有多余赘肉
专业骑友肌肉呈流线型,身上没有多余的赘肉,看上去特别舒服。——魏健强
身体素质是专业队员与业余骑友最大的差别。两种人站在一起,我们首先看看他们各自的腿部肌肉。专业队员的腿部修长,肌肉呈条状,腿部肌肉呈流线型,这跟健美运动员成块突出的肌肉是不同的,越发达的小腿,肌肉越是结实。
接下来看腹部肌肉,很少有自行车选手充满令人恐怖的8块强壮腹肌,相反,他们的腹部平整,腹肌并不明显,浑身没有一块赘肉。
蹲立训练:在黄江体校,队员训练脚部肌肉时蹲在墙边,肩膀上站一个人,训练时半蹲至内侧呈45度角时,再站立,这个蹲立过程要求队员全部用脚尖完成。地点:室外墙边。
静力训练:像练瑜珈一样,队员在垫子上撑开身体成水平线、抬腿,连续做5组,有效增加腰力和腿部肌肉。地点:家里大厅。
训练▶▶永远排在第一位
训练是最重要的,系统训练是区别专业和业余的“诺曼底防线”。——吴刚
在黄江体校,吴刚教练带了40多名队员,每周训练6天,队员一天至少要骑行80公里,80公里是最基本的运动量。各种系统的专项训练比骑行80公里还要累人。
业余发烧友最大的缺点是动作不标准,爆发力不强,体力和耐力不持续。要克服这些“致命”的缺点要进行体能训练。
中长距离训练:中长距离训练一般跟车训练,训练面包车在前面开路,这也是耐力训练,此项是发烧友最难以实现的,因为一般租不起训练车辆。
上坡训练:选择2公里的上坡路,快速骑车上坡,连续做10组。地点:森林公园上坡路。
极限冲刺:平地200米跑道,拼尽全力冲刺,连续做5组。地点: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正门玉兰路。
装备▶▶不是最重要的进阶因素
装备很重要,最佳水平需要装备来体现,但它不是业余发烧友水平进阶最关键的因素。——魏健强
一辆用于国际比赛的公路车标准重量不能低于6.5公斤,重量可以更轻,但是为了保证选手的安全,更轻的自行车是禁用的。
一辆自行车当它的车架、外胎、车圈、前叉、主件、把横等主要配件的重量已经固定的情况下,专业的公路车减重几乎是以克论重量,比如油漆,越薄越好,油漆的作用在于减少风阻。为了减少阻力,选手在比赛前用剃刀刮汗毛,在专业比赛中汗毛形成的风阻要比穿上骑行服大。
黄江体校队员每年都要参加省内比赛,省内比赛的其中一项要求是,队员的车架一定要用国产货,而国产货中,大部分又为铝制车架。黄江体校队员所用整车的价格目前最贵的一辆是3万多元,其他的在数千至1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