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任务进行最后一次全区联合演练,达到预期目的
航天员状态良好具备飞行条件
据新华社电 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联合演练,最后一次验证了各大系统的工作状态。
联合演练从进入发射前3小时程序开始,航天员、发射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以及测控通信等系统全部参加,按照实际发射程序从综合信息检查、火箭点火、助推器分离直到最后的船箭分离,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
这次演练重点是对发射流程、各系统间协同配合、参试各系统软硬件状态的正确性、信息收发的一致性进行了最后的检查确认,达到了预期目的。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说,各系统将进一步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冻结状态,准备执行发射任务。航天员6月9日进场以来,参加了发射场的各种协调和演练,从目前看,航天员的状态良好,对所有程序都已经熟悉,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条件。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至对接轨道。根据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
- 准备工作
发射场制定107份应急预案
发射前4小时确定精准时间,一旦确定须一秒不差准时发射
一旦确定火箭发射时间后,必须一秒不差准时发射,这对发射工作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据了解,发射场系统已经制定了107份详尽的应急预案,并且已经于日前完成了其中大部分的应急演练,演练结果符合要求。
火箭发射时间一秒不差
执行神九任务的火箭,其准确发射时间需要根据发射前6小时天宫一号的运行轨迹来计算,并且在发射前4小时才能确定精准时间。一旦发射时间确定,火箭在那个时刻必须一秒不差地准时升空,这就是“零窗口”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解释说,“零窗口”的本意就是一秒不能差,必须在几点几分几秒那个时刻发射,以后每差一秒就会增大系统的这个误差。
每0.02秒火箭须重新定位
去年发射的神舟八号,入轨时精度是神五和神六入轨精度的100多倍,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入轨精度,这都得力于火箭采用了迭代制导技术。
宋征宇告诉记者,迭代制导准确地说就是在飞行过程中会根据自身当前的位置去计算需要的入轨点。然后根据当前位置和入轨点之间的空间相对关系,规划出一条新的轨迹。
按照程序,火箭飞行到210秒,抛掉整流罩后,迭代制导的控制方式才正式启动,此时,火箭上的计算机每秒钟都要重新计算50次,也就是说每0.02秒火箭就要重新定位自身的位置和入轨点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如此高效而严谨的计算方式,才造就了火箭的精确入轨。 综合央视等媒体报道
火箭改进30项技术细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14日说,用于发射神九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正在向“十全十美”的目标冲刺。“神舟九号发射使用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与去年神八发射中使用的火箭属同一批次,技术状态相同。”
据专家透露,这一批次一共生产了5枚,是批量生产数量最多的一次。
荆木春说,神八成功发射后,对这一发火箭进行了总装和全系统的测试工作,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包括发动机在内的30多项技术细节进行了改动,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可靠性。
“在其它火箭的飞行中,我们发现发动机一些防热部位在飞行过程中温度比较高,于是对材料进行了更改,并改进了部分部件的结构形式。”荆木春说,地面试验显示,改完后的产品可靠性明显提高。
“最近技术区的几次总检查和全区综合演练都显示,长征二F遥九火箭状态良好。”荆木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据新华社电
- 现场探访
航天员升空前须洗肠
问天阁是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前的生活区和工作区,这里已经实施了三级隔离,如果想要进入的话,需全副武装(戴上帽子,穿鞋套,穿隔离服)。目前无关人员仍然禁止进入,包括亲属也不能与航天员接触。
与航天员接触最多的随护人员,也需要跟他们保持三米的距离,主要是防污染。因为一旦携带某种病菌进入太空以后,病菌在太空里有可能发生变异。变异以后的后果不得而知,因此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和健康必须放在第一位。
这段日子航天员饮食也非常有讲究,有固定营养师做调剂和搭配,比方说不能吃得太油腻,也不能吃太寒凉的食物。另外,还不能吃粗纤维食物,比如说芹菜。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消化,不吃芹菜可以减少废物排泄。另外在升空之前,航天员还要洗肠。
航天员在问天阁里面也没闲着,有非常忙碌紧凑的工作安排,要进行很多训练,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拿着1:1的桌面便携式手控交会对接装置来练习。这次手控操作难度非常高,可以称之为“百米穿针”,他们必须要练习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据央视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