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保荐制改革冲击波:保代薪酬体系面临大变革

2012-06-14 11:33:00 来源: 证券时报 
字号  

  

  随着今年保荐代表人签字权由“两人一单”改为“两人两单”,2000多名保代的薪酬体系面临调整。不过,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该新规实施近3个月以来,在中小券商对保代需求仍然旺盛的支撑之下,保代薪酬体系暂时保持原有状态。但业内人士预计,保代薪酬体系明年将会出现大幅调整,其中每月高达10万元左右的保代津贴最有可能率先被取消。

  超强保代崭露头角

  目前,已有超过42名的保代尝到了保荐业务“两人两单”政策带来的甜头。

  证监会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此前两名保荐代表人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可同时在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有一家在审企业的基础上,调整为允许同时在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各有两家在审企业。即所谓保荐业务“两人两单”政策,又称“2+2”政策。

  该新政推出近3个月的时间里,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保代已崭露头角。证监会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共有42名保代有双签的企业。其中,在创业板公司中,13名保代各有2家企业在审;在主板公司中,29个保代各有2家企业在审。此外,有4名保代表现了其非凡能力,招商证券的朱权炼、中信建投的张志斌、平安证券的齐政和国信证券的崔威,分别共有3个项目处于申报状态。

  “一般情况下,一个保代一年能有一个IPO项目在审就已经不错,有两个项目就很好了,三个就不敢奢求了,四个则是可望而不可及。”某上市券商一名保代表示。

  然而,“两人两单”政策给了上述保代业务突破的机会。证券时报记者调查结果显示,上述4名保代均为业内活跃人士。例如,2009年首次公开发行(IPO)重启以来,齐政有3个项目已经上市。

  薪酬体系面临变革

  “两人两单”新政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优秀保代的业务价值,另一面则会降低部分保代的收入。新政出台后,就有业内人士预测,保代的薪酬体系将面临调整。但记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未有券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保代的“金饭碗”暂未褪色。

  “保代薪酬肯定有调整预期。一般的预测是,保代薪酬构成当中,固定部分趋于下降,津贴甚至可能被取消;而与业务能力挂钩的浮动部分则会相应提高。如此改革之后,券商保代的薪酬体系将会更加合理。”上述保代人士表示。

  “尽管调整的预期是存在的,但各家券商仍处在观望之中。”某上市券商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认为,目前不少中小券商仍在积极布局投行业务,从其他投行挖角的动力有增无减。由于担心投行人员流动,大型券商仍未调整薪酬体系。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江海证券、华融证券等中小券商均在积极布局投行业务。今年初,海通证券金牌保代胡宇即被江海证券挖角。

  上述某上市券商副总裁表示,中小投行的挖角行动只能暂缓保代薪酬体系改革的脚步,但下降仍是大势所趋。他认为,明年初保代薪酬体系就会面临调整,固定工资部分将下降。

  中小投行生存更艰难

  事实上,保荐业务新政带来的影响并非止步于保代个人,生存艰难的中小型投行同样面临不小冲击。

  自2009年IPO业务重启以来,国信证券、平安证券、中信证券等大型券商赚得盆满钵满;而华安证券、英大证券等中小券商投行则显得分外落寞,没有一单IPO项目上市;华西证券、世纪证券、国盛证券、华英证券、国联证券等数十家券商IPO项目上市数量极少,均在两单以下。后两类券商将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其期待的业务突破难度较大。

  尽管如此,中小券商仍愿高薪聘请保代,主要期望一单IPO项目成功上市就可为券商带来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收益。但随着保荐新政的实施,中小券商美梦化为泡影的概率在加大。

  “受制于只能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单签的政策,以前我们公司就存在保代不够用的情况,甚至一些项目只能拱手让人。新政实施后,相当于公司增加了一倍的保代。”上述某上市券商副总裁表示,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中小投行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作者:陈鸿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