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将城镇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彻底告别了生活环境的脏乱差,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
有一位干部说,过去看农村,是“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是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一些富裕的农村房子虽然盖得很好,看起来像城镇,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无法向下延伸,天然气、给排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而且由于没有产权证,房子盖得再好也不值钱,实质上还是农村。
“一二百人的‘巴掌村’,怎么通自来水、天然气,怎么配医院、建学校?”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在接受采访时反问记者。
焦作市已计划将1827个村合并成20个中心镇、150个中心村。这样才能使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农业人口逐步住进新农村社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袁屯村就是这150个中心村之一。村支书秦东红也是村里公认的能人。2008年,秦东红就开始为3个村集中建房,共节约出土地158亩。按照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农民每亩宅基地可获政府补贴10多万元。现在的袁屯村,一座座连排式居民住宅楼拔地而起,每户只需缴纳4万元就住上了258平方米的楼房。
对于流转出来的土地,袁屯村引进8家企业入驻,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村民就近打工就业。村民王小冬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两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分红和土地流转后的土地收益,家庭收入很是可观,过上了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新型城镇化突破了过去单纯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单向支农强农模式,探索第三条城镇化道路,即农村就地城镇化,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而是通过进厂、进社区来享受城市生活,实现了重大的实践创新。”路国贤表示。
河南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把产业集聚、工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衔接起来,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为新型工业化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即将建成的新密市超化新型农村社区,燃气管道、光缆水电已铺设完毕,篮球场、健身广场等正在施工中。新区建成后可容纳附近4个村子的3200户农民。新密市委副书记张红伟对记者说,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我们专门建了60至70平方米的小户型。对于连小户型也无力承担的农民,政府也在研究解决。
在超化新型农村社区西侧,是郑州市耐材产业聚集区,区内聚集着100多家企业。在新型社区的东南方向,数十座蔬菜大棚依次排列,这里是与新型社区配套的高效农业区。耐材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超化新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将来入住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