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平和徐龙梅父女二人探访了南京近百个工业遗址现场。记者 邵丹 翻拍
鲁迅当年在南京挖过煤?南京老药厂的“药品安全”苛刻到什么程度?徐延平和徐龙梅,一位是南京文史作家、另外一位是南京民俗博物馆研究员,父女二人历时2年多时间,探访了南京近百个工业遗址现场。近日,南京市档案馆重点工程、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工业遗产》发行,记者采访获悉南京工业遗产的种种秘闻趣事。
鲁迅和同学一起下过矿
从清朝、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南京周边青龙山一带,由于发现了煤矿,陆续被开采,成了小煤矿。可谁知道,鲁迅就曾经在南京的青龙山煤矿挖过煤。这是徐延平和徐龙梅父女在走访档案部门时获得的发现。
“这次实习时间为半个月,鲁迅下井次数应该不少。”徐龙梅表示,鲁迅的这段特殊经历在他的一篇名为《琐记》中有所体现,鲁迅写道:“学堂的设立,原是因为青龙山的煤矿出息好,所以开办的……到了第三年我们下矿洞去看的时候,情形实在颇凄凉。”
老药厂对品质“苛刻”
如今“毒食品”、“毒胶囊”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而你知道当年南京的药厂是如何坚持品质的吗?在徐延平和徐龙梅父女俩的考察中,南京当年的老药厂对品质的追求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让徐龙梅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同仁堂制药厂。
徐龙梅介绍,这家百年老字号祖训就是:诚信待客,坚持做到“三不要”、“三不配”。三不要指原料采购时:药材产地不对,不要;药材颜色不对,不要;有变质、霉烂的,不要。三不配指门市配方时:次货药材,不配;饮片缺味,不配;原药材未经加工净选,不配。
产出最早的赤豆冰棒
如今正是炎炎夏日,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吃冰淇淋和饮料,但不少老南京人也许都会记得一句经典吆喝“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徐龙梅告诉记者,在他们考察工业遗产时,特意寻找了南京消失的知名品牌“马头牌”冰棒的起源……南京糖果冷食厂。
“1927年我国开始用机制冷饮,这一年留美理科学士应尚德等人在南京投资8000多元,建起了南京最早的机制冰厂——鼓楼冰厂。”徐龙梅表示,当时冰厂只是制作冰,还没有生产冰棒和冰淇淋,直到1947年,吴县人马燮庆在南京厚载巷计划开办冷食厂,注册了“马头牌”商标,结合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采用手工方式生产出独树一帜的赤豆冰棒。后来收购了鼓楼制冰厂,一时称雄南京。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头牌”还活跃在南京人的视野中,可惜的是,后来随着改制,“马头牌”逐渐淡出南京人的视线。
宋美龄养牛场的巴氏奶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就已经建立起奶牛场,并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巴氏灭菌法”加工鲜奶。
徐龙梅表示,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了安抚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亲属,在中山陵园四方城创办一所遗族学校。在孝陵卫、小卫街一带,划拨土地办起了遗族学校实验牧场,又在中山门内办起了遗族学校实验园艺场,让各系科学生做到边学理论边劳动实习。当时遗族学校实验牧场的30多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黑白花纯种荷兰奶牛,都是宋美龄引进的。1946年秋,在宋美龄主持下,接受了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无偿援助45头奶牛。
“为了保持牛奶的新鲜,消灭一些细菌,1948年宋美龄又从美国引进一套‘巴氏灭菌法’鲜乳加工小设备。”徐龙梅介绍,那些遗族学校学生不但能学到新颖的养牛课程,每人每天还能喝上一磅新鲜牛奶,这在很多高级学校里也是绝无仅有的。
■声音
可以告慰父亲了
“父亲在去年因为气候变化,加上对这本书的操劳而去世,因此继续探访南京工业遗产,把这本书完成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徐龙梅感叹,而这本书最终出版也可以告慰父亲了。
在考察中,徐龙梅发现南京的工业遗产保护有待提高,比如食品工业缺乏推陈出新,当年很多老品牌都消失了。而煤炭工业中不少有着悠久历史的煤矿都荒芜了。但让她欣慰的是,南京的“工业遗产”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记者 成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