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下口村垃圾填埋现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裸露的垃圾上盖了一层薄薄的松土,并用推土机轧过,显得平整了许多,但腐臭的气味依然挥之不去。坑塘四周的围墙已经完全砌好,围墙上赫然写着“院内水深危险,禁止翻越入内,否则后果自负”、“关爱生命,禁止攀爬,翻越此墙,后果自负”等警示标语。
然而,在当地村民看来,用土掩盖垃圾的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只不过是一块“垃圾场的遮羞布”,虽然表面好看了许多,其实根本起不到防治污染的作用。当记者问起“用土掩埋垃圾的作法是否妥当”时,赵新中表示,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除非将所有的垃圾挖出来重新处理,但这样一来,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就地建设垃圾处理厂,今年下半年将会动工建设。
城市污染向农村污染转移的同时,“垃圾围城”也变身为“垃圾围村”,河南省周口市的下口村就是其中的典型。曾经的乡村美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围困村庄的垃圾,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带来的生命安全问题更让人痛心。
“太臭了,这地方简直没法待。”“城里的垃圾一天不清理就受不了,可我们守着这些垃圾堆已经好几年了,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下口村的村民如此形容他们几年来的生活环境。
水草丰美,落英缤纷,牛羊肥壮,瓜菜飘香……这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景,也是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农村景象。然而,对下口村村民来说,这样的乡野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也早已被打破,每日困扰他们的,是横亘在村口的一大片城市生活垃圾,污秽不堪,臭气熏天。
“臭名昭著”的垃圾村
下口村位于周口市西北部郊区,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属于川汇区城北街道管辖。在当地2000多名村民看来,这个普通的村庄虽与市区仅一水(颍河)之隔,但各自的生活环境却是“冰火两重天”。
进入下口村,必须穿越村庄西南一条狭窄、坎坷的土路,土路的右边是麦苗地,左边则是下口村垃圾填埋处。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大堆小堆、高低不平、五颜六色的垃圾连成了片,上面没有任何覆盖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刺目。一群群苍蝇和不知名的小飞虫嗡嗡地叫着,挥之不去。被填平的垃圾堆截面处正往外冒着青烟,空气中散发出焚烧塑料的臭味。
而在土路的另一旁,白花花的塑料袋、破纸烂片飘落在麦田里,麦苗一片枯黄。沿着土路一直往前走,裸露的垃圾直逼村庄,村边到处是成片的垃圾和发黑的污水。
据村民们介绍,这里的垃圾足有150多亩。在晴天,这条进村的土路就是垃圾夹杂着尘土的“扬沙路”。虽然坑洼难走,但还能勉强通行;如果赶上雨天,大量垃圾冲到路上,污浊的烂泥与腐臭的垃圾混杂在一起,根本无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