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文件汇报中首次正式使用“异地务工人员”的提法,这一提法今后将逐渐取代原有的“农民工”称谓。据悉,今年广东省将从异地务工人员中招录3317名基层公务员,并加快建立异地务工人员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4月13日《广州日报》)
社会学家、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认为,人们所说的农民工,指的是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截止2011年底,我国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5亿,数量极为庞大。他们在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侧面:留守儿童的孤独、无奈建筑工的跳楼讨薪、汹涌的春运返乡潮……尽管“农民工问题”每年都是国家摆在议程桌上的重点议题,并且这些农民工通过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媒体的“发声”而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不得不承认,农民工群体依然遭受着严重的身份歧视和待遇不公。
其实,“农民工”这一称谓在很多人,尤其是一部分拥有城镇户口的人心中是带有贬义的。在他们看来,农民工就是纯粹从事体力劳动或者各种脏、累、差工作的一个群体,“不好好在家乡呆着,跑到城里来抢城里人的饭碗,还影响社会治安。”而我们的农民工群体却只能将苦水往肚里咽,国家保障政策的不完善,就业方面的限制和难以逃脱的歧视,让农民工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边缘群体,被城市正常生活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