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当真古董卖
方兴庆曾将仿制青铜器悄悄埋到地下,再当着古董贩子的面挖出来
铜镜仿制完成后,方兴庆他们遇到了第一桩买卖。两名男子被引进了方兴庆的大门,对方是许昌市神垕镇人,在广东做生意。
对方很爽快,方兴庆和路治群每人卖了两块铜镜。两人各得钱五六百元,这相当于路治群一年的工资。
“那时候都是按真古董卖。”方兴庆说,那时的古董贩子也不一定真懂门道。两三块钱的青铜镜,不出村也能卖大价钱。
直到现在,方兴庆还称,亲戚家里有真古董,卖7万。他说,引荐卖货,给中间人分成的做法,他多年前就用过。这被人称为“做局”。
方兴庆有被警察抓的经历。
他假货真卖的仿制品,古董贩子买走后又转手卖给下一个古董贩子或收藏者。在这种交易被警方抓获后,顺藤摸瓜,就找到了方兴庆。
“我说我是做的仿制品,不是古董,警察也没办法。”方兴庆不止一次被罚,铜器被没收,不过他会再起炉灶。他说,一来二去被抓的次数多了,也就没人愿意抓他了。
路治群也被公安局、文化馆等罚过两三次款,每次罚个一两千。
有人说,方兴庆曾将仿制的青铜器悄悄埋到地下,再当着古董贩子的面从地里挖出来,没人不相信是真品。方笑着说,他干过。
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他曾一块铜镜卖了1000元。他盖起村里当时最豪华的三间砖瓦房。
上世纪90年代初,来烟涧村的陌生人渐渐多了。
刘克铎的孙子刘跃强记得,陌生人手里拎着大提包或包装带编织的篮子,下了客车,低头径直走向某户人家,很少说话。
然后这些陌生人拎着重重的东西出村。
仿造青铜器的事,悄悄在村里流传。
此时期,陌生人带走的不再是铜镜和小铜佛。此时的烟涧村,迎来了一次“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带动全村
方兴庆称,他一气之下把技术教给了村里人,“学的人多了,看你怎么抓”
第一次技术革命,同样与方兴庆有关系。
方兴庆说,大件青铜器的仿制技术,来自几公里外的汝阳市妙水村。再加上同村几个人的苦心研究,“这项技术”很快被拿下。
3月27日,方兴庆说,在高中同学帮助下,他在洛阳轴承厂看过一次轴承翻模,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来自方兴庆无意中得到的一本“战国时期青铜器”画册。无论是和人聊天还是面对电视镜头,方兴庆都沿用了这个说法。
现在,村里每个仿制户家中都有一摞青铜器画册。
烟涧村每人约1亩地。一半坡地,一半水田,单靠种地养不住人。
村民方明伟回忆,他和妻子1998年左右开始学做青铜器。此时,村里的加工作坊已经有几十家。
黄铜的价格是每公斤10元左右,一件一公斤重的仿古铜器,成本不足20元,批发便能卖到200元。
村民刘太敏的仿古生意干了十几年。他曾现场观摩方兴庆们的加工过程。他说只看了半天就学会了。他称是他真正把技术传给了村里人。全村仿古作坊里,80%的人是他教的。
方兴庆则认为,村民造青铜器的技法是他的真传。他说因为警察经常找他的麻烦,他一气之下把技术教给了村里人。“学的人多了,看你怎么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