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网络技术为中国民众祭扫带来多元化选择

2013-04-01 15:53: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通过手机扫描墓碑上的二维码对逝者表示哀悼、留念,或利用无线网络进行“云祭扫”……清明节临近,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祭扫新方式正在中国一些地方悄然兴起。

  传统墓碑上通常记载着逝者姓名、生卒年月等信息,近来在辽宁、福建、上海等地墓园中,一些墓碑上出现了二维码胶纸。打开智能手机软件,对准墓碑上的二维码简单一扫,几秒钟即可进入逝者的“网上纪念馆”。纪念馆里有逝者的照片、视频,还有生平经历和故事。

  即使是虚拟的纪念馆,但青石墓碑、暗铜香炉以及红木供桌等一应俱全。逝者亲友可选择“白酒、松饼、鲜花”等作为祭品,也可以焚香点烛祭悼,以表达思念之情。

  沈阳王女士准备给外婆申请一个“二维码墓碑”。她说:“外婆生前是老师,我觉得通过这种网络祭扫方式,使刻在石头上的名字变得鲜活,让怀念外婆的人可以有更生动的回忆。”

  据沈阳市盛京寝园工作人员介绍,“二维码墓碑”服务推广一个多月以来,已有十几位逝者家属选择了这项免费服务。

  “传统墓碑只能提供简单信息,而二维码墓碑可以实现许多附加功能,比如详细记录逝者的生平故事,或提供人们情感交流、分享故事的空间。”沈阳市盛京寝园办公室主任李寅琪说,随着二维码技术逐渐兴起,这种新兴服务会越来越有市场。”

  除了二维码墓碑,一些新兴祭扫方式也开始进入人们生活。南京一家墓园近日推出“云祭扫”服务,利用网络摄像头,一些身处异乡或行动不便的人们可以随时上网看到亲友的祭拜情况。沈阳一家墓园不久前推出影像告别服务,将逝者生前故事拍成“微电影”,不设传统灵堂,而是由亲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逝者曾经的点滴故事。

  “这些新的祭扫方式给了人们多样选择。”沈阳市盛京寝园总经理胡野枫说,清明扫墓不再仅是上香烧纸,逝者的亲友们可以把到墓园祭扫变成一项分享生活经历、形成家族纽带的重要活动。

  然而,一些在形式上“挑战”传统观念的创新受到外界质疑。例如一家墓园经理就告诉记者,最近许多墓园推出的“代客祭扫”服务就饱受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对亲人大不敬,墓园为赚钱走形式。

  对于祭扫新方式带来的种种争议,李寅琪认为,这是新风尚和老观念在“打架”。但随着新兴丧葬、祭扫方式的推广,民间祭扫将逐渐从形式礼仪层面向大众情感生活层面靠拢,这些矛盾和对立将逐渐化解。

  “近年来,海葬、树葬等生态殡葬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祭扫方式也越来越简洁。有人用一束鲜花取代纸元宝,有的雇人替代扫墓等,但这本身并不意味着人情淡漠。一些新兴祭扫方式的出现,恰恰是人们日益强烈的情感需求的结果。”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

  沈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颜雪飞说,现在人们开始用音乐会、微电影给逝者告别,用微博留言、向天堂写信等方式寄托哀思,传统节日的情感内涵同样丰富。(初杭 徐扬 郑孝然)

[作者:姚培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