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12月8日电 题:中国式养老——“候鸟”海南飞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今年95岁的中科院院士薛社普在海口一家养老院每天审阅论文两小时。但若在北京,薛老因支气管炎不仅停止工作还需吸养治疗。今年是这位“候鸟老人”连续八年冬季从京城飞赴琼岛休养。
上世纪末,中国东北、西北和长三角地区的老人开始南下海南的三亚、海口,广东的深圳、珠海,广西的北海、福建的厦门以及云南的昆明等城市过冬养老。近年,作为中国唯一热带省份的海南,“候鸟”南飞趋势日盛。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冬季海南接待的“候鸟”约45万人。
“候鸟”的三个条件
“候鸟”在海南养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住,买房、租房或借住亲友家;二是群居,在养老院、家庭旅馆等社会机构寄住。
程学瑞是海口一家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2007年养老院开张伊始即火爆,至今许多“候鸟”每年定期10月至来年3月在此居住。养老院一个床位每月收费900元,为老人提供居住和炊事等生活设施,及清洁、保安等服务。老人自己安排日常生活包括饮食。
程学瑞认为,中国老人做“候鸟”须三个条件:身体尚健,经济稍宽,子女孝顺。
今年79岁的王友义来自新疆克拉玛依。他和老伴都是知识分子,经济自足。去年因老伴心脏不适没能来,今年提早订好房间。5次在海口过春节,三个儿子都选派一人前来陪伴父母团圆。“什么叫幸福?”老人自问自答:“就是知足!”
“候鸟”的忧乐
海南温暖如春的冬季气候对“候鸟”充满吸引,但南飞生活也面临诸多难题。以“海南”和“候鸟”关键词搜索,网上许多帖子问询如何找房、哪里可活动等,医疗也是其一。
今年11月,记者在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采访。来自哈尔滨的孙阿姨正在体检,她宽慰地说:“接诊的都是北京来的医生,三亚医疗条件提高了”。该院呼吸消化道病区主任李闻告诉记者,春节前后就诊者多是“候鸟”。
据悉,2010年以来,海南已与东北、华北等9省市区16个统筹区签订了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方便“候鸟”及时就医。今年,海南还与新疆、福建等地接洽争取签订协议。
能否融入海南社会、筑起新家是“候鸟”的另一件心事。记者在海口市老年活动中心看到,“候鸟”们组成了书画、歌舞、体育等多个协会。四川“候鸟”杨春友称,海口本地百姓温善包容,他以围棋和书法交友,在海口生活悠然自如。
今年5月,百余位“候鸟”在海口成立“新家”候鸟合唱团。每周六、周日他们聚集万绿园自唱自娱。
来自湖南岳阳的吴建军阿姨因儿子在琼工作而成为“候鸟”。她发现今年椰城的生活比以前丰富了:学习茶艺,参观展览……她从随身小包掏出迷你小音响,笑言可随时跳舞。她为“在海南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而“开心的不得了”!
“候鸟”的商机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3%。养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也正催生新的经济模式。
海口李先生看到“候鸟”集聚的商机,今年成立候鸟文化公司,拟组织“候鸟”旅游,举办候鸟文化节。
在北京为失能老人服务的乐成集团看好海南高端“候鸟”养老市场,在海口建“恭和苑”。杭州“候鸟”夏和平3年前在海口购买了住房。月前他搬进“恭和苑”提前体验离家养老。他称,中国传统观念中老人迫不得已才到养老院,但随着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今后老人到养老院养老将成为趋势。
“候鸟”的人才效应
海南政府看到了“候鸟”的人力资源价值。今年8月以来,海口市和海南省分别发布信息,引进“候鸟型”高层次人才。海口市委组织部人才办透露,内地“候鸟”反响热烈,报名人数超过预期。
李鹏志退休前任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2008年以来每年冬天来琼定居半年。他称“候鸟”在琼已显集聚效应,各省区体委主任在琼就有十多名,他们有心在琼养老的同时发挥余热。
薛院士可能是海南最年长的“候鸟”人才。4年前,这位细胞生物学泰斗获聘海南医学院客座教授,亲临学校作学术报告、指导论文。
薛老说,丰富的热带资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发展潜力,前景美好。琼岛在他眼里是“候鸟”的福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