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气候谈判成果寥寥 美国是京都议定书最大阻碍

2012-12-07 09:37: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字号  

  当地时间12月7日,历时两周的第18次缔约方气候会议在卡塔尔多哈闭幕。会议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分歧依旧严重,人们寄希望于当地时间12月5日展开的部长级别磋商和谈判,能够就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达成一致。但外界预测,此次多哈气候谈判很可能与往常一样成果寥寥。

  《京都议定书》:美国是最大阻碍

  自2007年至今,在印尼的巴厘岛、丹麦的哥本哈根、墨西哥的坎昆,各国外交人士进行了多轮谈判,始终无法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达成一致。本次多哈谈判的基本议题有5个: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达成协议;在气候融资问题上有所突破;对控制气温升高在2℃的长期目标内达成有效共识;就排放量差距扩大作出回应;在公平、科学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长期框架。

  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最后一年,是否延续这一协议成为会议矛盾的焦点。由于该协议为主要发达国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了具有约束力的目标,从近日的谈判结果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予接受,达成共识的难度较大。

  美国是最大的阻碍者。尽管奥巴马在上个月连任之后曾承诺,要在第二任期内表现出“气候领导力”。事实上,奥巴马至今都不曾把气候政策排上过他的议程。此外,美国还回避减排义务,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也态度冷淡。

  根据第一承诺期协议,发达国家的排放量需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但如今,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和新西兰已退出《京都议定书》,承诺参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的国家仅有欧盟成员国、瑞士、挪威及澳大利亚。专家指出,即便能勉强通过一个第二承诺期框架,其约束力也不强。

[page title= subtitle=]

  排放失控:完成目标有难度

  在多哈气候变化大会前夕,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连续发布《排放缺口:哥本哈根协议可以实现2℃/1.5℃目标吗?》和《降温:世界难以承受4℃》两份重要研究报告。这两个报告都提出了全球碳排放失控的警告,并催促国际社会加紧应对步伐。然而,英国媒体报道称,依据当前形势,在2015年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有难度。

  不少专家表示,如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停留在自身位置,那么气候谈判可能驶出轨道。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