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海淀区内的170座移动公厕在街头突然消失,一些行人体会到了想方便时不方便的尴尬。找厕所成了许多路人内急时最先要做的。
在北京其他城区中,移动公厕又是怎样的现状?记者对多个城区的移动公厕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散落在城中的移动公厕有着不同的现状,但也有着几乎相同的境遇,或已消失、或没有路标隐身于过街天桥下、或被占用,在消失与被消失中艰难地为行人提供方便。
什么原因让移动公厕在城市中逐渐失去了它的位置?
消失
公厕没了
如厕难了
地点:中关村科贸电子城
人行路旁移动公厕 拆了
中关村科贸电子城,熙熙攘攘的人群进进出出。楼外的人行路旁,一些碎砖瓦堆砌在一块约七八平方米的石台上。一个捂着肚子的年轻人快步跑到这里,看看碎石抬头问看车的师傅:“厕所呢?”
“拆了,都拆了好几天了,去楼里问问保安哪有厕所吧,不太好找。”听到师傅的回答后,年轻人头都没回地跑进了科贸电子城。
一位在科贸楼前看自行车的师傅说,“以前这是有一个移动的厕所,也总有路人在这里上厕所。不过10来天前,就都拆了,现在就剩下点破砖烂瓦了。”经常有路人向他询问厕所的去向。
在科贸向南,曾经也有一个移动公厕在过街天桥下,现在已经毫无踪迹。一名环卫人员说,“上厕所啊?这的拆了,快去楼里吧,远就远点吧,总比憋着好受吧。”她的手指向了300米外的一栋写字楼。
地点:中关村南大街
路两侧的公厕 没了
沿着中关村南大街继续向南,路两侧原有的移动公厕也都在一两天内消失。住在清河的小尹说,“我每天都要从这往北走,以前路边还能看到移动厕所,这段时间都没有了,拆了。”
在人民大学东门外,有一座固定公厕向路人开放,向北直至中关村,除了几座商场有厕所外,路边没有发现固定公厕或是移动公厕。
“有一个厕所还是很方便的,现在的写字楼里有的不让随便进,有的进去了也找不到厕所。”一位经常到中关村附近上货的商户说,虽然根据规定要求单位、饭店内部的厕所应对外开放,“但是很多地方因为安全和其他因素,人家并不待见我们,别说上厕所了,连门都进不去,还是有这样的移动公厕好。”
最多时每天三四百人“方便”
一位移动厕所的管理经营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被拆除的厕所一般集中在人流密集的地区,比如商场、车站等地,使用得多的移动公厕,每天能有三四百人使用,少的也有近百人使用。中关村地区的移动公厕在2000年左右设立,为流动人群提供着方便。每年的水费、电费、人员工资、水管水龙头及厕所设备维修,每座移动公厕所需的费用在五万元左右。
对于拆掉移动公厕的原因,海淀区市政市容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拆除路侧移动公厕是为了市容整洁,拆除后新的厕所也在计划筹建中,需要选址、施工等过程,将来会建一些固定的公厕。
难找
没有路标,一脚油就错过了
地点:安定门外大街 “不熟的人轻易找不到”
与直接被拆除的移动公厕不同,城市中一些正常使用的移动公厕玩起了“隐身”。
的哥老王绕出北二环,沿着安定门外大街慢慢地向北开着,眼睛不停地扫着道路两侧,他不是在寻找乘客,而是在找厕所。在他看来,找厕所比拉客人重要得多,“这节骨眼儿,就算有人打车,我也没法停,因为我也着急啊。”
车继续向北,老王猛地一回头,看到路东有一个移动公厕,但是他的车早已开过了,“得掉两次头才能回来,就一眼没看到,一脚油就错过了。”老王打算放弃找厕所的想法,拐进了一条小路,“找个背人的地方解决算了。”老王突然看到前方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座黄顶的小房子,几辆出租车已经停在那里。老王将车停好后也冲进了厕所。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移动公厕属于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厕所免费使用,主要是为方便路人而设立。但是记者在厕所周围并没有发现任何路标提示牌,“也就是住在这里或者是经常来的人知道这里有公厕,不熟的人怎么能轻易找到呢?”
地点:安定门、和平里一带
“要没闻到味儿真不知道这有个厕所”
安定门外大街,地坛体育场外的过街天桥下,一座有三个厕位的移动公厕就设在这里。一个行人快步经过公厕十几米后,又转身折返回来,“我要是没闻到一股的厕所味儿,我还真不知道这有个厕所。”
和平里北街,一座移动公厕躲在过街天桥下,一名保洁人员坐在路边,“厕所的使用率还是挺高的,每天怎么也得有一二百人使用,经常有出租车司机和行人来这方便。”在厕所周围200米内,记者并未发现有任何路标提示附近有厕所。
在北二环安定门桥北侧的一个公交站外,一座移动公厕设在绿化带的人行路上并不显眼的位置,“这是厕所啊?这么隐蔽,我还以为是个电箱呢。”一位行人说。
“一二百米外有个路牌该多好”
距离和平里中街的移动公厕大约50米的地方,一块蓝色的牌子上画着一个箭头指向厕所的方向,并写着“前方有公厕”。但是在老王看来,40厘米的牌子还是不能让许多人注意到。
“经常跑的地方,有的移动公厕位置我都记住了,但是一到不太熟悉的地方就完了,死活找不到。要是在一二百米的地方有个路牌,司机和行人都能有个准备,如果这样该多好。”一位的哥与老王在厕所前攀谈起来,实在不行就得路边小树林里解决了。
老王和他的同行们开着车离开移动公厕,在拉活的路上,老王不仅要盯住招手打车的乘客,还要留心记下路边的移动公厕,以备不时之需。“移动的厕所要是都消失了,司机和行人上厕所就更难了。”
占用
变身小卖店
厕位成库房
地点:草桥公交站
公厕改卖饮料冰激凌
被占用也是移动公厕消失的一种方式。
草桥公交总站,小张和其他乘客跳下300路公交车,在站外,一个铁皮亭子卖着饮料和冰激凌,小张买了一瓶矿泉水后突然看到了亭子的门上画着男女标志,“厕所能用吗?”
“没看见锁着呢啊?装东西了,用不了。”商贩端起饭碗回了一句。厕所两扇门上都贴上了写着手机号码的白纸,上面满是充值、代办公交卡等信息。通向厕所的台阶已经不知去向。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移动公厕俨然是一个小卖部。在三环路南侧,一座移动公厕也是同样的遭遇,除了小卖店以外,厕所的功能已经完全消失。
记者调查发现,如果像小张一样在草桥公交站下车,要走过横跨南三环的过街天桥,再向东走大约300米才能找到公厕,从不能使用的移动公厕开始计算,大约需要500米左右才能找到固定公厕。在车站附近大约800米左右有一家商场可以为行人提供方便。
地点:木樨园桥公交站
“方便”一次收5毛
木樨园桥公交站附近的移动公厕中,狭窄的空间里一个女商贩熟练地翻着货品,烟、饮料、食品等摆放在紧挨着公厕的小房间中。女商贩手中攥着一摞五毛钱,“上厕所一次收5毛钱,只能小便,小便好清理。”当记者问及“公厕卖食品是否具备营业执照”时,女商贩则低头不语。
小卖店+收费才能维持
在2007年,北京市曾对公厕和小卖部成“连体儿”的现象进行过整治。一位移动厕所的管理经营者说,根据2008年公布的《北京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权属为个人的公厕并不在补贴范围之内。为了养活手下的员工,他只能每次如厕收5毛钱,还得靠卖饮料、香烟及食品才能让公厕正常运营下去。
探究
移动公厕的
存与废
统一规划管理解决如厕难
这位移动厕所的管理经营者认为,移动公厕变身小卖部,这样的尴尬的确有。但是移动公厕能存在10年的时间,它也满足了公众需要,在当下卫生的公共免费厕所还无法及时满足公众需要的时候,移动公厕仍旧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开发了移动公厕这个公共服务产品的空白点,在人口密集的地段建设和投入使用了一大批环保免冲洗公厕,受到市民欢迎。目前,移动公厕逐渐萎缩,没有统一的政策和规划,在移动公厕被移走后,一些地区又出现了如厕难的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移动公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相关政府部门出资并有补贴的,公厕的作用很单一,就是为了方便路人而设立,并没有商业行为掺杂其中。另一类是由某公司运营的公厕,一些公厕除了厕所外还兼有小卖部的功能,甚至被小卖部完全占据。
社会学家夏学銮认为,绝大部分公厕取消收费后,一些社会上许多单位厕所向社会开放,以及快餐店的增多,人们选择如厕的地点也在增多。但是在一些人员稠密的地方缺乏固定厕所的规划和建设,仍旧存在如厕难问题,所以移动公厕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不能单一地清理移动公厕,而应该对移动公厕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并且让现有的移动公厕恢复它应具有的功能,同时做好路标指示,别让移动公厕在城市中“隐身”,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 赵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