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最低的员工敬业度凭什么造就最好的企业效益

2012-10-19 10:26:00 来源: 山西晚报 
字号  

  江苏省南京市总工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市领航人才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较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敬业度最低。(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通常来说,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的是员工的敬业度而非满意度,即有敬业度高的员工,才可能有更好的企业效益。那么矛盾也就应运而生,为什么国企员工敬业度最低,但国企效益并没有受此影响,反倒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

  骄人的企业业绩和尴尬的员工敬业度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结论,国企取得骄人业绩,靠的不是员工的高敬业度,而是员工敬业度之外的因素。考虑到再完美的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管理决策,都需要一个个高度敬业员工的配合才能落到实处,支撑国企骄人业绩的重要因素,就只有其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了。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使得企业哪怕是由一批敬业度最低的员工组成,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而这样的状况反过来又会促使员工的敬业度进一步降低,因为企业的业绩不是由于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来实现的,自然在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时,就有可能存在按照职务高低、进入企业早晚等条件“论资排辈”,而不是以敬业度、贡献大小作为依据。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前提下,干与不干可能一个样,干好干坏可能一个样,劣币淘汰良币的局面,就会把所有员工的敬业度普遍拉低到同一程度。

  无论国企还是私营企业,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员工的付出和回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在国企是低付出高回报,而在私企是高付出低回报。

  自然,对于一些不可能打破垄断的国企来说,如何剔除员工回报中的“政策性盈利”部分、理顺内部付出和回报相当的分配关系,应当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所在,否则,员工低敬业度将会是国企摆脱不了的梦魇,也会给公众诟病国企垄断以最好的口实。

  志灵(北京职员)

[作者:李金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