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风电有"满肚子委屈" "垃圾电"期待"摘帽正名"

2012-09-19 14:46:00 来源: 大众日报 
字号  

  由于间歇性、波动性以及为保证并网需要的各种调峰电源,风电被冠以“垃圾电”的称谓。对于这一不雅的名号,风电有满肚子委屈。

  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比,风电属可再生能源,发电时不冒烟、不排污,这种清洁能源和“垃圾”二字怎可相提并论?

  再者,风与太阳都属于大自然恩赐的天然资源,不用白白浪费,用了则可为人类造福祉,缓解能源和环保压力,怎可被冠以“垃圾”的外号?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并网风电达5258万千瓦,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如果宣布“垃圾电”世界第一,这多少会让人怀疑发展者的决策能力!

  相对于上述三点,风电更大的怨气是,正当自己要甩开膀子拼命发电的时候,有关部门却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不给发电指标。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发而损失,仅售电经济损失就超过50亿元。

  我国的“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北部)是国内风能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其风电占全国并网装机比重达87.7%,平均占当地火电、太阳能等所有电源的比重20%以上。但2011年,“三北”地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1907小时,同比降低266小时;弃风电量达123亿千瓦时,电费损失约66亿元。有劲使不上,煞是无奈。

  对于这种怪现状,有关部门给予的解释是,这里电源结构单一,远离负荷中心,受宏观经济影响大,难以就地消纳,而中东部地区消纳风电的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风电企业对这种解释则哭笑不得:一方面说中国煤炭资源储备仅能用20来年,另一方面却还不停地上马火电项目,将有限的煤炭一天天地烧尽;相反,永续不尽的风却不让之化为电,一排排壮观的叶轮在那里晒太阳!

  “三北”地区的弃风现象只是我国现在风电发展现状的集中表象。其实,不管是浙江、江苏的海上风电,还是河北等地的陆上风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弃风让火”现象。大家耳熟能详的原因是风力发电不稳定,无法快速跟踪负荷,需要火电、气电和抽水蓄能调峰保供。而关键的原因是,风电受风力影响大,风大时发的电电网消纳不了,风小时发电又会对电网形成冲击,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风电就永远难以挑大梁、当主角。

  要解决风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就必须解决风力发电高峰时的储存和转换问题。一个好的消息已经传来:8月16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深处距中俄边境只有100多公里的呼伦贝尔市赫尔洪德村,由两台风力发电机、三排太阳能电池板和一组储能电池组成的新能源电站,使赫尔洪德村103户牧民告别了无电时代。

  这个名叫风光储互补的发电站是国家电网、内蒙古东电和中国电科院合作建设的,开创了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接入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新能源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力供需本地平衡,平抑了主网的供电峰谷差,探索出一条偏远地区电网建设的新模式。

  电网企业在探索风光储互补电站,五大中央独立发电企业则在探索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贺圈镇狼尔沟村,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如今却见证了中国风电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在那里,华能投运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华能新能源定边狼尔沟风电分散式示范风电场。今年8月1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新能源企业和专家到狼尔沟实地考察后认为,狼尔沟风电分散式接入项目为我国新能源分散式接入方式和微电网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际运行的示范平台。

  而此前7月9日,南方电网以深圳宝清储能站试点工程为基础的“兆瓦级电池储能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专业鉴评;去年投用的国内最大的储能示范项目河北省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运行半年多;再加上此前投运的国家电网冀北围场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项目,国家电网已经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并网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上述项目为我们探索出了风光互补、储能转化的风电发展模式,但面对我国风电“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1亿千瓦,2020年达2亿千瓦”的发展规划,这种分散式开发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风电消纳难的问题——尽管当前,新疆、云南、湖南、贵州、浙江等很多省份的分散式风电已“箭在弦上”。但如果一个省内的分散式风电接入量过大,就会出现电源、电网、负荷发展的不协调,就会有新的集中式风电消纳难题上演!

  大风电亟待融入大电网,大电网才能支撑风电大发展,才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履行节能减排义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有力用不上、有电发不出”的尴尬。面对风电发展的诸多挑战,国家电网在节能调度(优先让风电上网)的基础上,最近又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对“三北”地区丰富的风电资源、太阳能资源、煤电资源实施综合开发、互济配合、打捆外送,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弥补“三北”地区灵活调峰电源不足的局限,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和电网的安全承载能力。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到2015年,将初步建成覆盖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特高压交流电网和14条连接各类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电网输电能力将达到1.5亿千瓦,可满足发展1亿千瓦风电装机的需要。

  从另一方面讲,要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法》里对风电发电全额收购、上网的目标,还需要统一的规划相协调,需要电网接入及送出工程相配套,需要调峰、调频、备用等电源支撑,需要有相应的市场消纳方案等等,需要发挥电网企业、风电企业、火电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合力。其中关键的一点,风电的国家补贴需要及时足额到位。因为,在不考虑外部效益的前提下,风电发电成本相对火电较高,上网电价高出本地燃煤火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需要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在美国,即风电公司每发一度电可以从联邦政府那里得到2.1美分,国家补贴的目的是尽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市场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今天补贴,是为了明天减少补贴,后天不再补贴!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这一新能源巨子验明正身、登堂入室,为社会造福、为人类谋利! 记者 张思凯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