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发生时市民该怎样自救
临战疏散
临战疏散是指国家宣布战争状态后至战争爆发期间的疏散。临战疏散的重要目标是附近的人员、物资、设施等。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的主要目标是首脑机关、交通、通信枢纽以及其他重要的军事设施或军事要地,其次是某区域内的居民,高中以上学生及教师,科技人员,文艺团体以及其无坚持生产、工作、斗争任务的人员。
临战疏散地区以城市近郊为主。一般情况下,临战疏散地区通常距城市或重要目标边缘10至15公里。紧急疏散
紧急疏散是指发现空袭或灾害征候时的疏散。通常指首次空袭前24小时内,或在空袭间隙中实施的撤退隐蔽行动。
紧急疏散中,将根据人口数量、密度和城市及周围地区的地形条件和人民防空工事,就近就地疏散隐蔽。
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基地、人民防空工程等场所具有应急避难、应急消防、应急疏散等多种应急避险功能,一旦发生战争、地震及其他不可避免的灾害,市民可就近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内进行避险,例如解放大道红旗路人防地下城、丹枫园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丹尼斯地下大型超市和洹水公园、人民公园、易园等大型公园及大型地下停车库。
【疏散常识】
在战争爆发或重大灾害发生前后,国家会将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有计划、有组织地撤出并安置到安全地区。届时,城区里将不再安全。由于水、电、煤气被切断,生活也难以维持。其疏散时机通常分为三种,即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早期疏散
早期疏散是指在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或重大灾害发生之前所进行的疏散,重点是将不能坚持斗争、生产和工作的人员及重要的设施、物资、器材等进行转移。
早期疏散的地区一般以中、远郊区的农村为主。通常情况下,重要物资、设施、工厂的疏散距离,通常距城区和主要目标边缘30公里以外;老、弱、病、残、妇、幼、中学学生及教师,在押的犯人以及重要的科研机构与生产单位的人员等,一般距城市边缘60至80公里;青壮年的疏散距离,一般距离城市边缘30至35公里,以便能在4至6小时内调回,参加支援城区的防空斗争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