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个人养老院:能否将免费进行到底?(组图)

2012-07-24 09:58:00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他有个想法,要雇长期坚守的护工。费用方面他们会找附近的企业,看他们能不能承担。

  王护卫骨子里有点理想主义:如果献爱心的人多,能让养老院正常运转,他就“一辈子在院里做下去”了;要是不行,他干回本行,自己赚钱养老人。总之,“能担多少就担多少,担不起来再说。”

  对养老院的将来,他的设想很美好:“院子里有健身器材,有花坛,老人们可以散步、聊天、晒晒太阳,每个人都很满足很快乐”。如果将来条件允许,他还想多开几家免费养老院。

  专家说法

  目前养老院使用效率低下

  对于王保卫的行为,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这本身是件好事,但个人养老院侧面反映了“政府没做好”。

  设计不“按需”导致“空床”

  首先是设计不合理。唐钧说,由于我国养老院制度设计于上世纪90年代,其设置标准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而非“按需设置”,导致养老院使用效率低下。他举例,“有的地区建筑密集,因此把养老院建在郊区,没人愿意去,空床率很高;然而有的地区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的空巢老人却无处可去。”近期被推到舆论浪尖上的“南京闲置豪华养老院”正是不“按需设置”的反面例子。另外,根据相关政策,除非特殊情况,公办养老院只免费供养五保户老人。一方面五保户老人数远低于养老院床位数;另一方面流浪、孤寡等需免费供养的老人却无法如愿进入养老院。

  其次是护工不到位。唐钧表示,有些地区由于基层财政落实不到位,政府对养老院的投入不足。按照民政部的规定,护工与老人的人数配比应为1:3,而现实中往往达到1:7甚至更高。同时,护工的素质令人担忧。护工行业工作累待遇低,导致从事这一行的“绝大多数”是文化素质较低、未经护工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这样就导致了较多问题,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

  可将五保户交民营养老院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贺力平也对王保卫的行为表示“鼓励支持”,认为这是对政府社保工作的有力补充,何乐而不为。贺力平介绍,政府公共财政养老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动力不足,因此养老院服务质量并不高。养老应该让老人“有尊严、有幸福感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保证温饱的生存。但国人现有的养老观念与此相去甚远。他透露,在农村地区,子女推卸养老责任,赡养老人“多子女不如少子女”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这一问题有文化、道德、民风等多方面的成因,并非制度所能解决。

  贺力平认为“公助民办”是今后养老较为理想的模式,将五保户老人也交由民办养老院供养,政府给予补助。这样不仅能减轻政府负担,还可以提高养老效率,王保卫也可借鉴这种做法。

  对于免费的养老院能否持久办下去?唐钧认为,养老是一项事业,而事业存在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贺力平也认为如此规模的“免费养老”所需人力财力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不过如果王保卫能坚持下去,微弱的力量也会“逐渐影响很多人”。  文/本报记者李华、李钢、何涛 实习生张晨子

  图/受访者提供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