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可可西里环保志愿者:守护中国最大无人区

2012-06-24 15:18:0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西宁6月24日电(记者 庞书纬)清晨6点,在第一缕晨曦中,环保志愿者侍锦从位于可可西里腹地、海拔4598米的五道梁保护站出发,在青藏公路上开始巡线。

  “藏羚羊每年5月至8月要到卓乃湖产仔,我们要随时观察藏羚羊的迁徙动向,并给予帮助。”侍锦说。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空气含氧量仅相当于内地的40%,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

  这里湿地遍布,河湖众多,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高原野生动物的天堂。据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介绍,可可西里栖息着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高原珍稀物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就有20多种。

  “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一旦被破坏,带来的连锁反应将难以想象。”吕植说。

  上世纪后期,随着藏羚羊绒制品“沙图什”披肩在西方走俏,可可西里每年有大量藏羚羊惨遭猎杀,藏羚羊数量从原来的超过20万只一度锐减到不足2万只,濒临灭绝。加之非法淘金屡禁不止,可可西里地区生态逐年恶化。1994年,时任中共治多县委副书记、西部工委书记的索南达杰为抓捕盗猎分子壮烈牺牲,成为新中国首位献身生态保护的政府官员。后来,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电影《可可西里》公映,引起强烈反响。

  直到1997年底,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盗猎及非法淘金等活动才逐步得到控制。

  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布周介绍,从2002年开始,管理局开始对外招募环保志愿者,至今已有近200名志愿者踏上了这片土地。仅今年前5个月,就收到志愿者申请表近4000份。

  由于海拔高和植被稀少,初到可可西里的人常常被缺氧折磨得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因此有“纳赤台生了病,五道梁要了命”“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等说法。“志愿者选拔要经过严格体检,来可可西里的最初几天,我们都要提醒他们控制运动量和饮食,避免因缺氧引发高原疾病。”布周说。

  巡线的另一任务是捡拾垃圾。“近年来青藏线上游客越来越多,沿途往往留下垃圾。动物们一旦误食,可能生病甚至致命。”志愿者舒晶晶说。

  舒晶晶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她终身难忘的事:6月初的一天下午,她与五道梁保护站站长索南格来及另外一名志愿者外出巡线。在藏羚羊重要迁徙点五北大桥附近,舒晶晶隐约看到远处有个物体正在艰难蠕动。拿望远镜一看,竟是一只刚刚出生的小藏羚羊!

  三人连忙将小藏羚羊抱回保护站,简单包扎后,又驱车近两个小时,将小藏羚羊送到了数十公里之外的索南达杰保护站藏羚羊救助中心,回来时已是晚上10点。   “一周后我去看它,没想到它一眼就认出了我,扑到了我怀里,我的心在那一刻融化了。”舒晶晶说。

  布周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已连续6年未闻盗猎枪声,藏羚羊数量已恢复到7万只以上。目前保护区管理局和志愿者的工作,已从单纯的反盗猎扩展到荒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

  在位于索南达杰保护站内的展厅中,记者看到,这里悬挂着上千张关于可可西里生态资源的图片,陈列着上百件实物。志愿者李晓莉告诉记者,展厅每天要接待游客近百人次。“我们希望游客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回忆。”

  “期望志愿者们回去后,能多向外面的人介绍美丽的可可西里。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热爱可可西里,认识到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对全中国、全世界的重要性,可可西里的环保事业才会后继有人。”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杨汝坤说。

[作者:谷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