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苦”到“四顺”
定西人是苦过来的。30年来,定西人与饥饿和贫困搏斗,总结出的精神也是三个“苦”字:领导苦抓、群众苦干、社会苦帮。
光是苦,也难改变穷。因为时代变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忙着引外资、建工厂时,定西人却还在到处为调粮运水而奔忙。
这样下去,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岂不是越来越苦?
定西人在差距中反思,在苦干中摸索。降雨少,种小麦又不成,能不能多种土豆?冰雹多,地上庄稼常遭灾,能否改种药材等地下生长的作物?光靠政府和自己苦干不行,能不能更多借助市场之力?贫困地区靠什么闯市场?换种眼光、思路、角度,能否找到比较优势?
定西人在告别饥饿的艰难岁月中发现,光靠苦干、蛮干不行,还要跟上时代,顺应规律,能干加巧干才能发展得更快。
三个“顺”字被定西人凝练出来: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
顺则畅,畅则通。贫困问题,说到底是民生问题。定西人在“三顺”之外再增加了一条:“顺应民生,遵循社会规律。”
无论是“三苦”,还是“四顺”,都是要找到破解贫困的路径和方法。
定西人的观念在变,思想在变,思路也在变,不变的是对脱贫致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