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历程:“超过自动对接精度”
记者:这次任务给航天员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景海鹏:首先是手控交会对接难。地面练得再熟练,天地之间都有差异,这是最大挑战。第二,任务持续时间长,对肌肉、骨骼、心血管能力等都可能有影响,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出挑战;第三,乘组新组合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记者:要熟练掌握手控交会对接操作,需要训练多少次?
景海鹏:我们的平均训练次数大概是1500次左右。操作技能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训练。现在我们不看任何参数也能准确对接,远远超过了工程专家对我们的要求,也超过了自动对接的精度。
刘旺:飞船在太空中运动特性跟地面不一样,方向、姿态、位置、速度都要控制好,才能完成交会对接,考验航天员及时发现、及时反应、准确控制的反应能力和天赋。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练习次数,但也需要思考。我给参与设计的工程师们打过无数次电话,请教他们设计的思路、原理、规律。原理掌握越透彻,分析问题会越细致。
记者:任务有风险吗?有没有担心、害怕过?
刘旺:我们知道风险存在,但不能老想着。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获得完美结果。
刘洋:我现在充满期待,没有畏惧。景师兄说过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只要祖国需要我去飞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希望,我也义无反顾。”而且,我相信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相信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相信我们自己。再说,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风险来的时候面对它、战胜它就是了。
记者:训练苦吗?
刘洋:我当飞行员的时候受过很多磨砺,以为航天员训练不在话下。但是真正加入航天员队伍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样。在飞行部队做转椅检查只要4分钟,但航天员的转椅训练要持续15分钟。我到第5分钟就感觉达到了极限,非常难受。但是不能呕吐,也不能喊停。教员说过不行了就喊停,但从第一批航天员到我们这批航天员,没有人中途停过。因为身体对转椅会有一种条件反应式的记忆,如果你第一次呕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难坚持了。我只好拼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想象自己站在美丽的海边。第一次挺了过去,第二次好多了,后来就一次比一次顺利了。
记者:这是最难的一项训练吗?
刘洋:几乎每个项目都会挑战到极限。我们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挑战极限,不停地对抗负荷。
刘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觉得难,也不觉得苦。不经历跋涉,怎能一览众山小呢?
记者:与第一批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的训练时间是比较短的。怎么能在两年多的训练中掌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技能呢?
刘洋:第一批航天员的训练,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了他们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方法的探索,教员在训练我们的时候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批航天员赶上了好时代,面临更加密集的发射任务。我们深知时间的宝贵,把一天当成两天、三天、四天来用。时间虽然短,但我们的训练内容并没有减少。
记者:男女航天员在训练标准上有什么不同?
刘洋:没有不同,因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你的性别而区别对待。如果在地面训练中照顾女性,比方说过载值降一点,一旦到了太空,太空环境会因为女航天员来了就把环境变得和地球上一样吗?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