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警察》《北京人在纽约》《胡雪岩》《宝莲灯》《水浒传》……由刘欢创作或演绎的影视剧音乐,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最近,久未出手的他终于奉上了新作——《甄嬛传》原声专辑。刘欢坦言,做影视配乐很辛苦,但架不住“被郑晓龙拉上贼船”。作为一个资深圈中人,对《甄嬛传》这部剧本身、对当下影视及音乐行业的现状,这位大哥也有很多话要说。
接下“甄嬛” 用音乐为好作品加把火
新京报:你是怎么想到要为《甄嬛传》做音乐的?
刘欢:我确实很多年不干这事儿了,太辛苦,上一次做这样的音乐还是1995年的《胡雪岩》,这次算是被郑晓龙拉上贼船。我对中国古典题材挺感兴趣的,这次想做一点新的尝试,有些歌曲和音乐中和声、转调的运用,还是挺有颠覆性的。
新京报:郑晓龙导演怎么让你动心的?
刘欢:我俩在1993年 《北京人在纽约》时就认识了,这么多年的交情,他对我很信任,我也相信他的作品。我很看重做这个东西是不是值得,如果是好作品,我可以为它再加把火。郑导的作品前期都很到位,故事梳理得特别好,也很紧凑,其实这种故事拍出来是很容易注水的,但《甄嬛传》剪得很紧凑,有些集甚至整集我都加不进音乐,连个空当都没有给我留。
新京报:写音乐的过程困难吗?
刘欢:当时我在美国,我太太先看了改编完的剧本,我也了解了大致的人物情况。回来做音乐的时候,七十多集,弄了三个多月。动手前我还特意去横店看了一两天,主要是看场景,因为音乐的声场大小要尽量和场景大小一致,不然会不舒服。
新京报:你自己平时看电视剧吗?作为一名观众,你觉得《甄嬛传》吸引你的地方是哪儿?
刘欢:电视剧有时跟着我太太看,我自己平时很少看。最初我对《甄嬛传》有一点疑问,原著时代是不确定的,郑导坚持把它和具体年代关联起来,一开始我觉得没必要,因为不确定年代可以信马由缰地来,美工、服装、音乐会有特别大的创造空间。
但现在看来,郑导是对的,故事变得很扎实、有可信度。我觉得故事编得太巧妙了,前朝的人和事都是真的,后宫的都是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