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国务院国企监事会主席:不能把反垄断等同于反国企

2012-04-06 17:15:0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③ 辩证分析市场经济下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垄断在我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垄断还涉及到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切身利益,再加上我国行业垄断与国有企业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围绕垄断和反垄断必然会成为我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而且很容易形成不同认识甚至产生争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

  (一)我国存在的垄断的利弊分析

  从“垄断”的内涵即“排他性控制”的特点来说,垄断会产生许多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负面效果。但“排他性控制”也是经济秩序的支撑点,也有其正面效应。比如,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产权的基本特征就是排他性专有。同样,垄断在我国也是利弊并存。总的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能够取得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我国走向繁荣昌盛的一条必由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包括深化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分析地看待垄断问题。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行业存在或出现垄断现象,也有其合理存在和客观有利的一面。比如,有利于减少无序竞争。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竞争也存在有益的竞争和有害的竞争的区别。从我国实际情况看,长期以来,不少行业存在无序竞争现象,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不断,环境生态受损,社会资源浪费,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集中度太低。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角度看,在有些行业中,有时适度垄断会比无序竞争更为有利。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的利弊,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辩证分析,切忌一刀切和简单化,既不能夸大垄断客观有利的一面,也不能简单地将垄断视为一种不好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看作一种无效的经济制度和市场结构,全盘加以否定。

  (二)行业垄断与国有企业垄断的关系

  关于行业垄断与国有企业垄断的关系,至少需要把握以下3点:

  第一,我国垄断行业中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应该说,中央企业在我国一些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这是客观事实。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必然会出现这种现象。提高行业集中度也会出现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加剧的现象,因为许多行业排头兵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对这种垄断现象既不要刻意回避,也不要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第二,在具有网络特点的自然垄断行业中虽然其网络是垄断的,但其他许多环节是可以竞争的,因此,一些垄断行业往往是既有垄断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如电力行业中的电网运营处于垄断地位,但发电企业中,中央企业中仅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就有好几家企业,此外,还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核电和水电集团公司,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第三,完全垄断型的行业是很少的,大多数垄断行业往往是既有垄断也有竞争。从中央企业的实际看,无论是石油企业还是电信企业,或是电力企业,都是既有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一面,又有几家企业竞争的一面,而且竞争往往十分激烈。虽然一个行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虽然都是中央企业,但都要接受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都面临市场份额和效益提升等问题。因此,垄断行业里的国有企业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三)垄断行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的对象往往是大型私营企业或是公众公司,而不是国有企业。由于我国垄断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在国内往往把反垄断对象全部集中于国有企业,把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等同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我国,分析垄断行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至少需要把握3点:

  第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我国垄断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因此,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并不都涉及垄断。现有100多家中央企业中,既有垄断行业的企业,又有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而且大多数企业属于非垄断行业的企业。

  第二,我国不少非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也存在垄断现象。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国企,都希望在竞争中获得支配地位。实际上,目前我国存在垄断现象的行业远不止国有企业占支配地位的行业,如电脑操作系统、感光材料、汽车轮胎、互联网等行业,都存在垄断现象。

  第三,要区分垄断地位与垄断行为。中央企业在垄断行业大多处于支配地位,但这不等于采取了垄断行为。国务院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依法经营,这包括处于垄断行业的中央企业不能利用垄断地位限制、排斥市场竞争,去谋取发展和获取利润,即不能有任何垄断行为。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国有企业存在垄断行为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统统归于是垄断地位造成的,甚至把公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也都归结为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

  总之,不能把垄断行业改革等同于国有企业改革,更不能把反垄断等同于反国企。需要指出的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善意批评和改革建议应该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但要警惕有人借反垄断为名丑化国有企业,对不负责任的攻击言论要理直气壮地给予批评和驳斥。

  (四)国有企业利润与垄断的关系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与垄断的关系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看,可能更为全面和客观。

  一方面,国有企业主要是中央企业的利润确实与所处的垄断行业密切相关。社会上之所以经常把中央企业的利润增长归结为垄断,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央企业利润大户前10名往往占中央利润总额的大多数,而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大多属于垄断行业。

  另一方面,中央企业利润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央企业这些年在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技术创新、调整布局结构、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对利润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增长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各级国资委组建以来,在调整国有企业布局结构、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经营业绩考核、改进薪酬激励办法、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加强国有企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调动了中央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明显提升。应该说,没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积极进展,中央企业是难以取得这些成就的。因此,把中央企业利润大幅增长都归结为垄断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和数据支持的,是不符合实际的。

  同时还要看到,多年来,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在评价国有企业利润时,只讲国企垄断,不讲社会责任,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正的。在分析国有企业与垄断的关系时,既要看到国有企业因垄断地位而能够获得较多利润,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因承担更多国家和社会责任而付出更多。

  总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垄断及其成因和作用要全面认识,对垄断与竞争的关系要作辩证分析。这样讲,决不是要否认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继续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努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进一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同等保护的体制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