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民齐声呼吁 本报大力推动 文物部门响应
闵子骞墓今起开放
3月28日,本报报道了《一座闵子墓四年没修完》的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得到济南市文物部门的积极回应。3月29日,济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茸和济南市考古所所长李铭来到本报,就闵子骞墓迟迟没能向社会开放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解释。
于茸表示,看到本报报道之后,文物局第一时间安排了工作人员对墓园进行清理和整理。今日起向社会各界进行临时性开放,开放时间每天早9点至晚5点。由于资金不到位、工程没有完全竣工、机构不健全等原因,此次还只是短期的临时性开放,无法保证长期正常向社会开放。
闵子骞墓为什么一修就是4年?济南市文物局副局长于茸介绍,对于闵子骞墓的规划和修缮有双层意义,一是孝文化博物园,以“鞭打芦花”为主线展示24孝故事;二是碑刻博物馆。从2006年起,包括闵子骞墓的整修和碑刻的整理,已投入财政资金近300万元。目前,墓园里的碑刻已完全整理并立起来,但地砖的维修和绿化还没有做完,由于今年闵子骞墓工程没被列入财政计划,钱是一个问题。
据介绍,每年文物修缮保护都会安排专项的财政资金,都要专款专用,今年济南市安排在文物保护的财政资金是300万元,但资金都被安排到平阴文庙、四门塔等较大的工程上了。“财政部门有他们的考虑,与其把钱像撒芝麻一样撒到各个分散的小项目上,还不如集中力量干好一件事,用于濒危古建筑、古文物的修缮和保护上。”于茸说。
为何四年修不完 “没钱惹的祸”
多名工人在修整 墓园临时开放
于茸告诉记者,针对社会各界对闵子骞墓免费开放的呼声,为了满足参观需求,从即日起至整个清明节期间向社会临时性开放,但此次开放也只是临时性开放,临时性开放时间也将视情况定一个月或两个月。
昨天下午,记者探访闵子骞墓时看到,有近10名工作人员正在修整墓园。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清扫24孝碑上尘土,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械,对现场碑刻进行整理,崇孝苑大门处两个柱子也进行保护性修缮。闵子骞衣冠冢上的几株小树已被清理走,西侧原来铺满的落叶杂物的土路也被清扫得非常干净,24孝廊道两侧经幢整齐对称地排放着,井然有序。
由于闵子骞墓园区大门半敞着,大门外路过的一位市民边走边伸头向里看,“我印象中,墓地园区的大门还真没见开过,终于要开放啦!”
最近一次修缮去年9月已完工
据调查,最近一次闵子骞墓修缮保护综合工程的采购方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采购代理机构为济南众志招标投标代理有限公司,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最终中标。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项目采购代表告诉记者,闵子骞墓修缮工程包括建筑修复、围墙改造、石刻文物保护、砖石墓复原、地面铺装、绿化等工程,政府拨款30万元,按照合同签订日期,工程从去年6月开工至9月结束,工期为3个月。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井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主要对墓园西侧的石碑整修、石碑排列和路面修复。
无专门文物仓库 墓园无奈成“库房”
墓园东侧新修的碑廊很是显眼。据了解,济南市将在这里筹备石刻博物馆,很多石像会被搬运至此,做好测绘和编号,尽量复原,和济南其他地方发现的石刻材料一起,按照年代、区域等分类集中展示。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济南市发掘的很多石碑就放在闵子骞墓园里,随后,由于缺乏合适的存放场所,闵子骞墓园又具备保护资质,因此,济南市近年来发掘出来的各种石碑、文物等开始陆续运送至此,闵子骞墓园无奈成了“库房”。“这些文物都是近30年来从各个工地上抢救出来,原本存在另外一外文物‘库房’,但那块地已被济南市要去,又转到这里来的。”据介绍,由于不停地有文物运来,加上人员缺少,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闵子骞墓的对外开放。
没水电、没钱请工人 不具备长期开放条件
据介绍,从年初的财政预算安排上,闵子骞墓没有列入今年计划。但文物局会尽量从财政部门协调,在已安排的文物保护资金上,争取年内完成剩下的墓园地砖的整修和绿化工作。但于茸表示,由于资金不到位、工程没有完全竣工、机构不健全等原因,即使整个修缮工程完工,也不具备长期正常开放的条件,无法保证长期正常向社会免费开放。
“文物的维护和修缮问题是一次性投入,修完就完了,但长期开放需要的人员和管理费用、如何用好和展示好文物是个大问题。没有水电,没有完善的洗手间,到现在那里的厕所仍是个旱厕。”于茸说,即使资金争取来了,完成剩下的地砖铺装、绿化等工程,仍不能保证长期正常安全。比如卫生保洁、加强安保等,闵子骞墓离一个完善的正常开放的文物景点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单位对此进行管理。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就没有活动经费,文物部门哪怕是安排几个临时工也很难达到。”于茸说,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必须要依法设立机构。记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其中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市、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现在国家和济南市都严格控制增设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申请成立一个新单位几乎不可能。”于茸说。
门开仍“半掩”
疑虑尚待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本报和广大市民共同呼吁之下,主管部门终于同意闵子骞墓园区向公众免费开放。
首先,我们赞许文化主管部门的这一顺应民意之举。
但是,我们依然心存疑虑。因为,假如将现在的闵子骞墓园区比作一扇门的话,它仍然是“半掩”的,离大门敞开彻底开放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
我们担心的是,媒体的报道只是一时戳痛了有关部门的痛处,碍于面子当下不得不做出一些行动,给出一个“临时性”交代。
我们担心的是,等公众关注度一转移,有关部门再次将墓园“关门大吉”。
不错, 墓地园区机构不健全,无专门管理机构,没活动经费还缺人……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但是,主管部门在过去的几年是否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过真正努力?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的处理之道,决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不问不管,更不能把一时的困难当成不作为的“挡箭牌”。
温家宝总理曾说,“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我们真心希望,这次的行动不是应付媒体、应付百姓呼声的一次“勉强作为”,而是有关部门的真实觉悟。
我们真心期待,闵子骞墓真正开放,不远了。(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