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以调整地铁票价缓解拥挤,作用毕竟有限,还需要公共交通系统整体不断完善
在北京,笔者已经住了8个年头。说起北京的地铁,第一个感受是便宜,2元钱一张票就可以坐到任何地方;第二个感受是拥挤,每每高峰期基本上被人流“涌进”车厢。
的确,2元钱的票价加上准时、顺畅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地铁当成了出行的首选,享受便宜快捷的同时也增加了地铁的拥挤程度和不安全因素。另外,相对低廉的票价需要巨额的财政补贴来维持,对其他民生投入的“挤出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无论从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安全风险,还是适当减低财政补贴额度、增加其他民生项目投入来说,北京地铁进行价格调整的合理性都十分明显。
但是,缓解地铁高峰期压力不可能仅仅依靠票价调整来实现,要让地铁不再拥挤,还需要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完善。
首先,地铁的高峰期运力需要进一步增加。运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地铁线路,二是完善地铁运营。前者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而后者则可以通过改进细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比如,增加车辆车厢、缩短发车间隔、减少停靠车站等等。
其次,公交的运力应该被充分发挥出来。地铁快速发展,解放了地面运力,地面公交“吃不饱”,每天“闲置”400万人次运能。挖掘这块运力,前提是公交路线要更加合理,确保公交在地上路权的“配额”。同时,增加快速公交和定制公交数量,既盘活存量,也扩大增量。
最后,公共交通各个系统之间要尽量实现“无缝对接”。目前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还不顺畅,换乘难的问题始终存在,大大影响了公交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由于接驳不畅,选择较少,地铁再拥挤,乘客也难以随时转向地面,改乘公交。
一张地铁票毕竟微小,难定交通拥堵的“乾坤”。希望票价调整能够成为一个契机,带动北京交通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