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专访金融奇人董文标 何谓金融创新领军人的平常心

2013-04-23 08:37:2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河南人董文标

    这个出身河南叶县教师家庭的男人,已在北京、上海工作生活了20多年,然而话语里时常会有乡音出现,与记者见面时,就笑着纠正了随行一位记者的河南话,“你说的没我说的标准”。他笑着告诉我们,虽然自己现在说普通话,但是很多人依然从中听到河南味儿,“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记者跟我说,你这是标准的河南普通话。”而董文标的身上,除了偶尔泄露的乡音外,还有河南人所特有的温厚,待人接物时的谦恭。

    郑州晚报:金融对一个城市的繁荣是特别重要的,现在郑东新区提出要建设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您作为一个金融大腕儿,给我们提点建议。

    董文标:现在不少省会城市都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使一个二三线城市成为金融中心,我觉得关键是要让这个城市对于全球500强企业和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的领导人产生吸引力,让他们愿意把机构设在这里,愿意到这里考察、开会、办事。如果只是搞点高楼大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只有这些顶尖的企业家和金融家前来,才能带来很多思想,带来很多理念,带来很多创新,而接下来就会带来很多业务。

    我觉得郑州要打造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要想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才能吸引这些企业家和金融家,这是最重要的。

    郑州晚报:作为河南的骄傲,家乡人民很期待您能对家乡给予支持,我们听说民生银行要在郑东新区做一个后台中心,能否谈下民生银行在河南的发展规划?

    董文标:我们把民生银行的灾备中心放在了郑东新区。同时,民生银行总行的资金交易中心要设在郑州,就叫中原资金交易中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这个交易中心将对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起到支持作用。

    延伸阅读

    民生银行的创新扛起银行业改革大旗

    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总结了董文标所带领的民生银行形成的创新模式。

    独立评审制度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公开说是将近30%,据银行业界人士说已经超过了40%。2000年董文标接任民生银行行长,当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6%以上,为了从体制上消除不良贷款产生的土壤,董文标在中国银行业首家推行“独立评审”制度。

    在民生银行,各级行领导开始退出审贷委员会,审贷委员会由专业的评审人员组成,进行独立的贷款评审,不受行政干预;总行向分行派驻评审人员,人、财、物独立于分行,不受分行领导的管理和干预。

    建立独立授信评审体制后,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快速下降,在资产质量上率先达到了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

    事业部制改革

    在中国银行业,过去是总行——分行——支行的“两级管理、一级经营”的块状管理体制,总行把各项任务指标给分行,分行给支行,支行再给员工。而国际先进银行通行的则是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事业部制在中国银行业能否行得通,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界的疑问。2007年,董文标决定首吃“事业部”的螃蟹。

    2008年初,民生银行成立了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对高风险的公司业务实行“一级经营、一级管理”。在董文标看来,像能源、地产这种高风险业务,必须是一级经营,支行、分行永远不能做。“因为信息不对称,你没有这样的团队,没有这种专业化的能力,你做了,就会粉身碎骨。”董文标如是说。

    事业部制改革极大提升了民生银行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帮助民生银行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极大提升了民生银行客户服务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用事实证明,事业部制在中国银行业行得通。

    发现“小微”蓝海

    过去银行主要支持大企业,后来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2008年,董文标在调研中发现,小型和微型企业,“比小企业还小的个体工商户和私人企业主可能更需要银行的支持,所以他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民生银行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民生银行将大客户放到事业部经营之后,分行被迫转向“小微”和零售业务,当时一些分行颇有微词,认为小微企业连账表都没有,给他们服务,成本很大且风险很高,没有发展前途。然而民生银行几年来的发展最终证明,采用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够实现“低风险和低成本”,是一片广阔的金融蓝海。在民生银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进军小微金融服务。

    >>>《郑州日报》“中原之子”栏目今日同步刊发董文标访谈。

[作者:杨玉玺 辛晓青/文 张翼飞/图  编辑:禹亚楠]

相关阅读